傳統(tǒng)的刻碑匠人除了在上面刻下墓主人名諱等主要信息,還會使用“故、先、顯、考、妣”等特殊字眼,如“故先妣”、“故先考”、“故顯考”等,這些文字可不要解讀錯了,它們有著各自的禮儀習俗要求。...
關鍵詞: 農村墓碑 故先顯考妣
2020-04-02
在與瘟疫抗爭的過程中,古人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今天,青年君就和你一塊兒,看看古人戰(zhàn)“疫”中有哪些“良方”“妙計”,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 古代也有 “方艙醫(yī)院” 來看古人 如何戰(zhàn)“疫”
2020-04-01
老子跟其他圣賢之士相比,到底特殊在了哪里。畢竟很多人都傳老子的本名是李耳,既如此,那他的稱呼怎么也該是李子才對。...
關鍵詞: 孔丘叫孔子 墨翟叫墨子 孫武叫孫子 李耳為何不叫李子
2020-02-27
近日,四川省長寧縣江夏文化研究會召開年終總結會。會議學習了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總結大會的講話精神。研究會會長黃維金宣讀了2019年終總結報告,并全會舉手一致通過。...
關鍵詞: 保初心 擔使命 只爭朝夕 留美名
2020-01-24
現(xiàn)在一說元旦,人們容易想起的就是每年公歷1月1日,利用這一天難得的假期,或是走親訪友,或是與家人團聚。事實上,在中國古代,也有“元旦”。只不過時間不一致,內涵和習俗也要豐富得多。二者的區(qū)別,究竟在哪......
關鍵詞: 趣說“元旦”:春節(jié)、陽歷年傻傻分不清楚
2020-01-03
人民網上海12月25日電 (記者 曹玲娟)語言文字規(guī)范類刊物《咬文嚼字》雜志社今天在滬發(fā)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近幾十年來,語文差錯呈泛濫之勢。“...
關鍵詞: 《咬文嚼字》公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
2019-12-27
服裝永遠都有自然傾向和社會傾向,都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墨子的“唯用是尊”,其實是服裝最基礎的功能。沒有這個功能,其他所有傾向和價值都是空中樓閣。...
關鍵詞: 中國衣裳 聽諸子百家講一堂服飾穿搭課
2019-12-26
12月14日下午,第三次全國國學組織聯(lián)席會議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全國20余家國學類社會組織負責人參與本次會議。大會秘書長、召集單位江西省國學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徐闖主持開幕式及交流活動,輪值單位新疆生產建設......
關鍵詞: 第三次 全國國學 組織聯(lián)席 會議在 同濟大學 召開
2019-12-16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解讀傳統(tǒng)經典?如何做好國學現(xiàn)代轉型與未來發(fā)展?當代書院又將如何傳承古代書院精神,如何有效傳播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 “用活經典”是當代書院教育的使命
2019-12-10
絕版木刻是在傳統(tǒng)套色木刻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稱為絕版套色木刻。...
關鍵詞: 刀尖上的技藝 云南普洱 "絕版木刻"
2019-12-10
邶、鄘、衛(wèi)都是古國名。周武王替殷后,便將紂的京都沬(今河南淇縣西北)附近地區(qū)封給紂的兒子武庚祿父,從這可以看出,王朝的更替不是趕盡殺絕,不是要滅掉,而是要規(guī)范他,更新他。...
關鍵詞: 一座都城的重建密碼:鄘風·定之方中
2019-12-09
11月27日,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彩燈展覽館制作木質宮燈。今年48歲的張俊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的第七代傳承人。“汴京燈籠張”始于清代,是河南省開封市的燈籠制作世家。...
關鍵詞: 張俊濤 傳統(tǒng)燈籠文化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