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來源:今日頭條2019-01-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

在文學領域,他是林語堂眼中最有才華的天才,也是朱光潛心中最敬仰的高士之一。

在音樂和戲劇領域,他是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中國人,還拉開了中國人演話劇的序幕。

他男扮女裝帶來的“茶花女”在日本風靡一時。那驚鴻一瞥令戲劇家松居松翁贊不絕口——“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1919年弘一法師(來源光明日報)

在書法和繪畫領域,他是中國油畫之鼻祖,還開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堂人體寫生課。他的字與蘇曼殊的畫被時人稱為“雙絕”,被列入日本白馬會名冊。

論篆刻,他制刻的印章領風氣之先,被封在通往四照閣的小徑上,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員。

他教書育人,將一塊塊璞玉打磨成稀世珍寶,培養(yǎng)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zhì)平等一大批芳華絕代的藝術(shù)家。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圖:一九一八年,弘一法師入山修行,與弟子豐子愷(右)、劉質(zhì)平合影

豐子愷與《護生畫集》/何雁

在佛學領域,曾經(jīng)中斷達700 余年的律宗被他重新拾起,并將之發(fā)揚光大,被尊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他還是中國現(xiàn)代版畫藝術(shù)最早的作者,第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在報紙廣告設計中加入各種字體和木刻,同時他還和太田政弘等人合著《國際私法》,翻譯了中國近代法學關于國際公權(quán)與私權(quán)等譯著。

無論做什么事情,他總是要傾盡所有的心力、才智、才情將其做到極致,使其璀璨奪目。這么華麗萬千、完美無暇的人是誰?人世間真的有過集如此眾多不同身份于一體的凡人嗎?

家人給他取名為李文濤,字叔同。在文藝界,他叫李廬;在粉墨登場的風月場里,他喚作惜霜;在翻譯法學典籍時,他給自己取名為李廣平;母親過世,他又改名為李哀;作畫時,筆名叫做李岸。

遁入空門之后,他自號“晚晴老人”,這是因為他領悟到李商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深意。晚晴,是人至暮年又遇柳暗花明的喜悅,是靈魂的超脫,也是靈魂的升華。

他,就是民國時期的大德高僧弘一法師。

先前這么多眼花繚亂的名字都凝集在弘一法師62年有限的人生容器里,他在人生舞臺上扮演著各種聲色俱佳的角色。每一種角色、每一個身份他都做到了極致。他在藝術(shù)領域不經(jīng)意間遺落的瓊瑤玉屑,隨著歲月的風塵,一再穿越時空,抵達到了你我的心間。

01

上半場

弘一法師的人生劃分為兩個階段,以39歲為分水嶺。

前一個階段是39歲之前。那時的他格外受到命運的垂青,出生在顯赫的家族——天津著名的巨商“桐達李家”。

錦瑟年華的歲月里,他風流倜儻,醉臥花叢,屢屢斬獲才女名妓的芳心。在藝術(shù)領域只要他曾經(jīng)涉足的,無一樣不是時代的巔峰之作,而且還是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這一段人生花團錦簇,處處充盈著浮華與綺麗,他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光彩耀人。

這顆帶有神意的藝術(shù)種子據(jù)說他的出生和喜鵲有著神奇的關聯(lián)。1880年中秋的某一個清晨,伴隨著李叔同的第一聲啼哭,一只喜鵲忽然飛入產(chǎn)房,將銜著的松枝安放在床頭,而后翩然飛去。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愛子的出生令68歲的父親李筱樓喜不自禁。為慶賀老來得子,他買下整條街的水產(chǎn)放生。

五歲那年父親李筱樓去世,晚清名臣李鴻章不但登門祭拜,還親自為喪禮“點主”。在空寂悠遠的佛音中,家眷個個淚如雨下,唯有李叔同沒有哭,因為他認為有僧人祈福,亡魂升天應當歡喜才對。

幼小的李叔同聰慧過人,六七歲時攻讀《昭明文選》就能瑯瑯成誦。十三歲時書法和篆刻已遠近聞名。15歲的他就寫下了“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瓦上霜”的千古佳句。

因為經(jīng)常陪母親去天仙園看戲,李叔同得以結(jié)識當時津門最出眾的坤伶楊翠喜。才子與佳人相遇,自然又上演一場美輪美奐的佳劇。兩只正處于錦瑟年華的彩蝶,驚醒了鶯飛草長的春天。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楊翠喜

他為她付出了蓬勃的才情,她為他獻上了天資麗色。然而造化弄人,門第的森嚴使得這一首梨園情歌最終曲終人散,他們終究還是彼此寂寞的過客。家人給李叔同娶了一名俞姓茶商的女兒為妻。

因為李叔同處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偶像,甚至還曾經(jīng)刻下一枚“南??稻俏釒煛钡挠≌?,天津的廊坊小巷都盛傳李叔同是康梁同黨。

為躲避流言蜚語,李叔同不得不攜帶家眷遷居上海。

這座流淌著新鮮血液的不夜城給了李叔同一個嶄新的空間,在這里,李叔同的才情才思得以盡情揮灑。

李叔同以文會友,與許幻園夫婦等五位當時上海的名流賢士結(jié)為 “天涯五友”,名噪上海灘。膾炙人口的《送別》一歌就是在這個時期依照西洋曲調(diào)、譜以新詞而成的。

從《送別》這首詞中我們感受到一股異樣如天籟般的美感撲面而來,如清風,如明月,無邊無際。也許李叔同沒有料到,他不經(jīng)意之間創(chuàng)作的這首詞,竟然成為了定義自身形象的一個符號、一張名片,讓人覺得這首詞就是李叔同,李叔同就是這首詞。

在城南草堂,“天涯五友”每天吟詩唱和,品茗論藝。池塘里橫斜著桂花疏影,燭光搖曳,月上柳梢。這詩一般的快意人生,令多年以后當李叔同回憶起這段時光時,仍不無留戀地對弟子豐子愷說這五六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

為光耀門楣,李叔同考取了南洋公學班,準備躋身仕途。在蔡元培先生引導下,李叔同英文水平日漸提高,最終和太田政弘等人合著《國際私法》,并翻譯了各種國際公權(quán)與私權(quán)等法學譯著。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或許是太想念天津的天仙園吧,李叔同結(jié)識了天韻閣的名妓李蘋香。一臉膠原蛋白的李叔同不僅風流倜儻,胸中又有筆墨萬千。對于李蘋香這種集美色與才情于一身的勾欄詩妓,好奇的李叔同總想瞧瞧其中折疊著怎樣曼妙的景致,一場風花雪月的情事在兩人之間上演。

繁花盛景,終究抵不過似水流年。1905年,母親過世給李叔同的帶來徹骨的悲涼。料理完母親的后事,李叔同獨自一人遠遁日本,他想把過去的一切做一個暫時的遺忘。

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厄經(jīng)常與每個人不期而至。如若就此停下,那么眼前的層巒疊嶂將成為永恒;如果鼓起勇氣繼續(xù)前行,或許會在層層疊疊的山巒之外會看見掩映著的柳暗花明。

命運,總是讓你在絕望的時候遇見驚喜。在櫻花絢爛的日本,李叔同刻苦學習美術(shù)和西洋音樂,出版發(fā)行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本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他還與同學創(chuàng)辦了春柳社,上演話劇。在其中的一個劇目里,李叔同男扮女裝,扮演茶花女。

在這里,李叔同還邂逅了如櫻花般美麗的日本少女雪子。他為她畫了一幅裸體畫,署名“李岸”。因為他的心靈在對方身上終于找到了寄托。

幾年之后,這對如花美眷的璧人返回上海。然而世事難測,紛亂的時局對“桐達李家”露出了獠牙。在一場金融危機中“桐達李家”破產(chǎn)。為養(yǎng)家糊口,李叔同不得不向現(xiàn)實繳械投降,到《太平洋報》當了一名主編。

此時李叔同脫去了公子哥的習氣,他以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報紙之中。創(chuàng)造性地用各種字體撰寫廣告文字,為廣告輸入了新鮮的血液。

不久報館因故被迫??{借著滿身的藝術(shù)細胞,李叔同分別被南京、杭州兩所師范學校應聘為教員,教習美術(shù)與音樂。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如同往常一樣,身為教書匠的李叔同做事一如既往的認真。每次上課,他都會在課前將板書寫好,也絕不浪費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學生劉質(zhì)平出身農(nóng)村,家境貧寒,無力支付學費,李叔同從自己有限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供其上學,直至其畢業(yè)。

在這樣的嚴師教導之下,一大批江浙英才涌出,如漫畫家豐子愷、國畫大師潘天壽等,幾乎撐起了民國文藝界的半壁江山。

無論做什么事情,李叔同總是會充分調(diào)動全身的天賦、才情、才思,使自己熠熠生輝??煽v然如此,李叔同的身心依然感覺不到輕盈,心靈的苦汁依舊四溢,滄海桑田,何處才是靈魂的歸屬?

02

下半場

機緣總是留給那些有執(zhí)念的人。有一次,同事夏丐尊聊天時提起在某一雜志上有關于介紹“斷食”的文章,可以更新身心。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李叔同竟然悄悄地前往杭州虎跑寺進行為期三周的斷食。

欲望總是與痛楚相伴相行,克制了欲望,痛楚自然減輕。放下是另一種收獲。斷食之后,焦慮和煩憂漸漸散去,李叔同內(nèi)心澄澈清明,留下的只是平和安詳。

藝術(shù)的極致是返璞歸真,做人的極致也是如此。在日記里,李叔同給自己取名為李嬰,意為脫胎換骨。過了幾日,他又改名為李欣,表示自己欣喜的心境。

命運的羅盤開始悄然轉(zhuǎn)動。一個尋常午后,李叔同遠看霧靄中氤氳的山巒,朵朵云霧繚繞彌漫,禪意悠然??~緲之間他似乎找到了靈魂的歸屬。

沒有逝去的荒唐,沒有當下的掙扎,沒有明日的迷茫,李叔同只想擁有一個悠然自在的靈魂。

1918年,在這個張牙舞爪的亂世里爆炸新聞接二連三:先是段祺瑞再次當任國務院總理,然后是魯迅發(fā)表了國內(nèi)首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務,然而這些新聞時間加起來,也比不過一件新聞更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李叔同去了虎跑寺落發(fā)為僧,皈依三寶。

至于出家的原因李叔同沒有說明。那些風流雅事,那些蝕骨的悲涼和執(zhí)念都隨風飄散吧。隨心而去,方能獲得自在。遠離喧囂紛擾的大千紅塵,紅塵里的李叔同已死,他只留給眾人一個決絕的背影。

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佛門里面多了一個弘一法師。

即使遁入空門,弘一法師依然不改做事必做到極致的本性。他選擇了已斷絕700余年、而且是最嚴謹最刻板的律宗。

為了弘揚律宗,弘一法師一邊青燈古卷,一邊芒鞋衲衣云游四方講學。他愿在內(nèi)心的平和中,在滌蕩靈魂的梵音里,在空靈清脆的木魚聲中,讓心中的信仰,超越無涯的時光成為永恒。

有僧人回憶,在寺廟里每次見到弘一法師,他始終專注于當下的事情,像深潭的水,不起一絲波瀾。似乎在他心中升起了一輪圓月,銀輝遍灑,通透清明。

最終,弘一法師以絕大的毅力重興律宗,自己也被尊為律宗十一世祖,與虛云、太虛、印光并稱為“民國四大高僧”。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從左往右依次:印光、弘一、虛云、太虛

出家24年,弘一法師的生活用品絕大多數(shù)都是出家前帶去的,一件僧衣縫縫補補穿了十幾年,布丁還是從垃圾堆里撿回去的破布條。

有一次,夏丐尊邀請弘一法師去上虞做客,安排他入住春暉中學的宿舍里,弘一法師帶著一床破席子,一副舊被褥過去。

當他拿出一塊比抹布還破的毛巾去洗臉時,夏丐尊實在看不下去了,拿出一塊新毛巾給他。弘一法師卻說舊毛巾還好用,不用換。

看到昔日一擲千金浮華綺麗的富家公子生活清苦到這般田地,夏丐尊忍不住潸然淚下。

幾度春去秋來,幾番花開花落,幾回云長云消。歲月匆匆,所有的過往都淪為回憶。有些化為天邊絢爛的晚霞,有些凝結(jié)成心底深處的疤痕。

1942年10月13日晚,自知大限將至的弘一法師臨終前寫下“悲欣交集”四字。彌留之際,他對身邊的人說:“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里流淚,這不是留戀人間,或者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

凄迷煙雨中,滿是時光印記的弘一法師登上了通往婆娑世界的小舟,漸行漸遠,只留給后人一個清癯的背影。

后來火化時,眾人都看到窯內(nèi)多色火光閃耀,檢出舍利子一千八百余顆,舍利塊六百顆。

03

天之涯

半世文人半世僧,半世紅塵半世佛門。

前半生,他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落英繽紛,流光溢彩。后半生,他是一個遁入空門的僧侶,平淡枯寂,空靈悠遠,卻具深遠的紋理與質(zhì)地。

陶淵明踏上了荊棘之路,終于抵達了精神“桃花源”,但他還是把肉身留在了田園里。弘一法師斷絕得更徹底,他索性將肉身與靈魂統(tǒng)統(tǒng)遠遁紅塵。

對于弘一法師的一生,他的弟子豐子愷先生的評價一語見地:人生好比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zhì)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最高層是靈魂生活。

一般的人都住在第一層樓里面,有些人會爬上第二層樓,或玩玩就走,或久居里面,而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腳力很大,對前面二層樓都不滿足,還要爬到最高一層樓生活,因為他要把人生活到極致。

弘一法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有限的人生里把藝術(shù)做到了極致,把自己也活到了極致,實現(xiàn)了生命存在的深度和審美的深度。他走過了靈與肉之間的廣袤沙漠,一個穿過了俗世羈絆和精神煉獄的人,自然會看見他人看不見的風光。

(編輯:守城)


弘一法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