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品文之峭壁上的那棵酸棗樹

  來源:本網(wǎng)原創(chuàng)劉武德2017-11-0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我一生從事語文教學教研,又兼做了四舍五入等于九年的文學選刊執(zhí)行主編,職業(yè)使我苛求于文學作品。但品讀張慶和杰作《峭壁上的那棵酸棗樹》,我不禁叫絕。

 峭壁上的那棵酸棗樹

               北京      張慶和
        是為擺脫那饑寒交迫的日子,你才無可奈何地跳下那懸崖,是為免遭那場被俘的恥辱,精疲力竭之后你才義無反顧地投落這峭壁?
      歷史感懷著你,歲月銘記著你。
       那一天,你確真跳下來了,像俯沖搏獵的那只雄鷹。像劃破靜寂的那顆流星。
       然而,你并沒有死,一道峭壁縫救助了你,一捧貧瘠的泥土養(yǎng)育了你。生根,發(fā)芽,長葉……從此,你就在這里安家落戶。日日夜夜,年年歲歲,終于頑強地活下來了,長大起來了,一直長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的風景。
       這便是故鄉(xiāng)那座大山的懸崖峭壁間一棵播曳在我記憶里30年之久的酸棗樹;一棵在夾縫中生存,在磨難中掙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棗樹。
      那是一棵怎樣的樹呵!
      它高不足尺,闊不盈懷,干細枝弱,葉疏花遲。云纏它,霧迷它;風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中的所有強者,幾乎都在歧視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從這世界上除掉才肯罷休。然而,酸棗樹并沒有被征服,它不低頭,它不讓步。在數(shù)不盡的反擊和怒號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
        一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一回回,它把云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剛毅驅逐雷電遠避他方……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時時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它像一位忠誠的使者,及時報告著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飄揚的旗幟,召喚著,引導著,沖鋒著,戰(zhàn)斗著,率領著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們,從一個春夏秋冬奔向又一個春夏秋冬……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棟梁高樹,卻還是努力地生長著;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蔭庇四鄰,卻還是努力地茂盛著。它不像山前的桃樹,山后的梨樹,一個個嬌生慣養(yǎng)地讓人伺候、撫慰,動輒就使性子調(diào)臉子給點顏色瞧瞧。也不像貪圖熱鬧的楊樹柳樹們,一個個占據(jù)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擺首弄姿,輕飄飄只知炫耀自己。而酸棗樹,卻默默地兀立著,不鄙已其位卑,不薄已其弱小,不懼己其孤獨。與春天緊緊握手,與日月親切交談。天光地色,盡納盡吮。從不需要誰的特別關照與愛撫,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長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讓人領略那簇動人的風采。它真誠而沒有嫉妒、它純樸而從不貪婪;招手向路人致意問候,俯首向勝利者慶賀祝福,似乎是它的本能。
        那是我親眼看見的,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覺中,它竟結出一粒小小的酸棗。是的,只有一粒,而且小得幾乎難以被發(fā)現(xiàn)。
        那酸棗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饋贈,是一片濃縮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紅紅的,像瑪瑙,像珍珠,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像那萬仞峭壁的靈魂。
       見到它果實的那一刻,當初我還陡地生出一個奇怪的想法:小酸棗,或許正是那棵酸棗樹苦修苦熬數(shù)十年而得道的一顆心吧!有了心它便會有夢,便會更加熱烈地去擁抱世界了!
        轉眼遠離故鄉(xiāng)三十年,我再沒有見到過那棵酸棗樹。不過我想,眼下這世界風光正好,它生長得一定會很茁壯,很茂盛,一定是干粗枝旺,葉郁果豐。長成了一個典型的男子漢形象,再也沒有誰歧視它,再也沒有誰敢欺辱它了。并且有很多小鳥常去它那里做客,和它一起歌唱。那歌聲清韻悠揚,蕩漾山谷。
[作者]
      張慶和,共和國同齡人,原籍山東肥城,定居北京。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一級作家。著作頗豐。

[賞析]
        我一生從事語文教學教研,又兼做了四舍五入等于九年的文學選刊執(zhí)行主編,職業(yè)使我苛求于文學作品。但品讀張慶和杰作《峭壁上的那棵酸棗樹》,我不禁叫絕。我貿(mào)然評價,可與《白楊禮贊》媲美,可與《誰是最可愛的人》比肩,可與《荔枝蜜》并駕齊驅。
      受微信空間制約,不能詳評,只作略析?!肚汀愤@篇美文有三大亮點。
       形象感人。作品通篇將那棵酸棗樹擬人化、人性化、人格化。且讀第一段文字,寫棗樹跳崖,我腦中閃過古今中外壯士與烈女,閃過《狼牙山五壯士》,閃過《跳崖五烈女》。那棵酸棗樹不正是壯士烈女的化身么?上帝眷顧,棗樹留活,英雄不死。生長在峭壁的酸棗樹堅強可嘆,壯士烈女“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令人感動得肅然起敬!
      情感動人。問世上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本指男女戀情。其實文情對讀者心情的沖擊何尚不如此?《峭》文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深情、激情、豪情,同樣令人動情,同樣叫人愛得死去活來。空間有限,不尋章摘句。
       語言醉人。形象靠語言塑造,情感靠語言抒發(fā)?!肚汀肺牡恼Z言用字字珠璣形容,怕一點不過分。我曾做過此文的文字游戲,取其一段,換幾個詞句,而后相比較,良心告訴我,還是原文語句居優(yōu)。慶和兄的語言功非一日之功??!
        我《品詩》六十、六十一都借用慶和兄的佳作,現(xiàn)在《品文》又用他的作品開篇。我操作前翻看了《著作權法》,沒有此行為侵權的條款,于是我斗膽妄評,意在引玉。
 (編輯:李月)



武德品文之峭壁上的那棵酸棗樹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