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孝母——我的高祖母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蔚楠2017-07-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的施氏家族里。之前我曾一直猶豫是否要把它寫下來,經(jīng)再三思考,作為她的后人,今天我還是決定要把它付諸筆端。雖然很多人會覺得有點不可
QQ圖片20170722154415.jpg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的施氏家族里。之前我曾一直猶豫是否要把它寫下來,經(jīng)再三思考,作為她的后人,今天我還是決定要把它付諸筆端。雖然很多人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這是事實,并且直到今天它還在我們當?shù)貜V為流傳,雖然已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
高祖母離開人世已經(jīng)五十四年了,但她“割肉孝母”的孝道精神在我的家鄉(xiāng)卻一直被后人廣為傳頌?;蛟S有些人會覺得割自己的肉去孝敬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有點不可思議。但是讓你更不可思議的是,我的高祖母割自己的肉孝敬的對象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是自己的婆婆。據(jù)長輩們說,高祖父前妻姓盛,鄰鄉(xiāng)黃崗吉武城村人,相貌出眾,不育,后因病去世。之后高祖父便娶了算是我現(xiàn)在的親高祖母。高祖母長相一般,腿腳不好,后生三子,即父親的爺爺、二爺和姑奶奶。據(jù)說,父親的姑奶奶后因與其婆婆吵架上吊自殺,當時為了替妹妹報仇,曾祖父無奈通過孟姓鄰居找到當時孟姓縣令,將其婆婆系在馬尾上繞村三圈。
此前高祖母的婆婆對高祖父娶高祖母極不贊成,所以對高祖母也還多有不滿,嫌她不夠孝順,常是借故刁難,甚至打罵。當然在那個婆婆強勢的年代里我們也可以理解,然而高祖母一心一意孝敬婆婆卻無任何怨言。后來婆婆患病臥床不起,據(jù)說經(jīng)當時的游醫(yī)看后說只有人肉才能治好,高祖母得知后竟在寒冬臘月偷偷割掉自己左臂上的肉包成餃子給婆婆吃,并許愿說:只要婆婆的病能好,自己甘愿五王六月穿棉襖,寒冬臘月穿單衣。后來婆婆病情漸漸好轉,當然并非是食餃子所致,高祖母也依諾行事,夏天棉襖,冬日單衣。據(jù)說后來婆婆知道此事后感動涕零。據(jù)長輩們說,當時高祖母用菜刀割掉自己左臂上的肉后,便偷偷用一塊布把傷口纏了起來,沒有把真相告訴任何人,直到后來被發(fā)現(xiàn)。后來傷口竟然奇跡般的痊愈了,沒有一點感染。之后村里人便說是她的大孝感動了上天,是神在保佑她。高祖母于一九五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三歲。
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聽鄰居及村里的長者談及高祖母割肉孝敬婆婆的事,當時自己還太小,不懂得這里面的含義,只是好奇?;氐郊依锉銌柲赣H到底怎么回事,站在一旁的父親便從頭開始講述一遍,當時我便歪著腦袋覺得不可思議。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問父母家里堂屋正中間墻壁上懸掛的刻有“幽潛孝都”四個大字的大木匾是怎么回事,然后父母又把高祖母割肉孝敬婆婆的事講一遍,說是為高祖母立的牌匾。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和村里的小朋友們一起在自家門口街道邊平躺的石碑上玩耍,還經(jīng)常在上玩泥巴,甚至還和小朋友們在上面撒尿。后來站在旁邊的長者對我說,“這是你們家的石碑,是給你的老祖奶奶立的”。當時我便有一種使命感,馬上把石碑守護起來,不讓小朋友們在上面玩耍。后來聽父親說,那是在高祖母在世的時候為了頌揚她的孝道精神,大家自發(fā)給她的立的一塊石碑。由于當時碑文剛刻完,還沒有晾干,結果不小心被村里的一頭牛給舔了,很多碑文便模糊不清了。當時本打算重新再刻,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今天我家門口街旁平躺著的那塊大石碑還是原來的那塊。由于幾十年來日曬雨淋,再加上村民們都在上面槌衣服、被單之類的東西,上面很多字跡都已無法辨認,只是頂部“幽潛孝都”四個大字和接下來右側的“中華民國××年”還清晰可辨。
后來,每當聽到村里有長者在茶余飯后談論高祖母的事跡時我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駐足聆聽,以便了解更多的細節(jié)。記得在十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放學后我拿著一塊饅頭站在家門口的石碑旁邊吃邊看,這時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人用架子車拉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在石碑前停了下來,老太太指著石碑對年輕人說,這就是你老姑奶奶的孝碑,然后便開始講述高祖母割肉孝母的點點滴滴,年輕人頻頻點頭。我站在一旁,當時便想對他們說這是我高祖母的孝碑,可我沒有,只是聽她們談論。駐足良久之后,他們便離去了。我便飛快的跑到家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說,那應該是高祖母的娘家人,是離這里大概有十幾公里的胡樓村的。
高祖母的割肉孝敬婆婆的孝道精神在我們當?shù)卦鴱V為流傳,據(jù)父親說,三十多年前曾有劇團找到祖父,說想把高祖母的事跡編成戲劇不斷唱演以教育后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當時祖父沒有同意。在祖父臨終前,父親問他還有什么話要說,什么事要交代時,當時祖父對父親說,“希望以后有合適的機會和你的幾個堂叔商量下,你們一起看能不能把你老奶奶的碑給立起來,這是孝碑,她可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大孝”。后來父親曾多次向我提及此事,說“不是我們不立,只是有些事很復雜,畢竟這是整個家族的事”,其實這些我也明白。還清楚的記得在我赴重慶讀大學臨行前一天的上午,鄰村的一位年近八旬德高望重的長者把我和父親叫到他的家中,他對我說,他和父親是忘年交,今天想請我吃頓飯,一是餞行,二是想和我說些做人的道理,三是向我交代一些事。最后,他對我說,“現(xiàn)在你出去了,以后應該不錯,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你的高祖母的碑還沒有立起來,這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大孝,也是你們孟家的光榮,希望你以后在條件允許時回來把這塊孝碑給立起來,不管你們家族的其他人怎么做。這也是我對你提的一點要求”。當時我點頭答應,至今我銘記在心。
我沒有見過高祖母,她也沒有留下什么照片,當然也不知道她的具體模樣,只是聽大姑說高祖母去世的時候她還小,剛記事,只記得高祖母左臂上有一個拳頭大小的疤痕。
人們常說萬善孝為先,大孝無邊,但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里,又有多少年輕人能夠理解其中的真正涵義,所以我決定寫下此文。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高祖母!

作者:施福明,男,1970年生,中國劇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終生會員 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陪審員,現(xiàn)為文藝創(chuàng)作干部。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鄉(xiāng)雨》、《少年朱元璋》、《守望鄉(xiāng)土》、《鼓王傳奇》、《榴城往事》等十多部600多萬字作品出版,創(chuàng)作影視劇本《知青歲月》、《快樂鄉(xiāng)村》、《島城媳婦》、《父親》、《村里村外》、《天留坊》、《偷菜》、《瘋娘》和《網(wǎng)吧》、《一夢漫言》及50集歷史年代抗戰(zhàn)劇《槐鄉(xiāng)情仇》等二十多部共計186集影視作品被國家公開播映,其中《知青歲月》和《快樂鄉(xiāng)村》等3部影片獲得國際電影藝術節(jié)二、三等編劇獎。創(chuàng)作的報告文學《淮河船家女》獲得全國一等獎,創(chuàng)作的報告文學《蚌埠市人大代表秘密綁架案》獲得中國首屆法制好新聞一等獎。創(chuàng)作的散文《懷遠石榴》榮獲2015年全國“中華情”散文大賽金獎,論文《試論中國遠古第一首歌誕生涂山》獲國家教育部素質教育論文一等獎并被編入大學教材。編排的舞劇《村姑鑼鼓》、《淮河黑毛驢》等獲華東六省一市舞蹈大賽一等獎。2001年創(chuàng)立中國第一個鄉(xiāng)村啞劇社,80多個原創(chuàng)啞劇小品獲得國內(nèi)許多電視臺綜藝比賽表演大獎幾十項。2004年本人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優(yōu)秀文化文化工作者,同年也被團中央授予全國鄉(xiāng)村青年“文化名人”和安徽省優(yōu)秀宣傳思想先進工作者,五四青年獎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國家教育部表彰為“全國素質教育優(yōu)秀工作者”稱號。2016創(chuàng)作的電影《丑蓮》已拍攝成功獲國際獎。目前50集電視劇《槐鄉(xiāng)情仇》在山東拍攝中,2017年電視劇《天留坊》已注冊知識產(chǎn)權,國家廣電部門已頒發(fā)拍攝許可證,十月份將在在安徽江西兩地拍攝。

責任編輯:蔚楠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