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談北京高考作文:應鼓勵學生的科幻想像力

  來源:騰訊文化王姝蘄2017-06-0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會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今年北京高考兩道作文題目,其中一題極具科幻色彩: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會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今年北京高考兩道作文題目,其中一題極具科幻色彩: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展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就此,騰訊文化獨家采訪了著名文學批評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騰訊文化:北京高考其中一個作文題目是暢想2049年的共和國。這個題目正好與您喜歡的兩部科幻小說不謀而合: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韓松的《火星照耀美國》。您怎么解讀這個作文題目?

王德威:我覺得這個題目特別好,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講,所謂的歷史不是只往后看,歷史永遠是投射的,它還往前看。2049是一個很恰當?shù)念}目。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您提到的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是我們現(xiàn)代中國小說的起點。小說寫在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梁啟超想象中國在2062年時壯盛繁榮,萬國來朝,是另外一個中國夢的版本,。

韓松在21世紀初寫了《2066火星照耀美國》,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作品。他想象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整個人類文明之間的沖突。在那個時候,簡單的國族主義已經(jīng)不在話下,我們不應該還局限在目前習以為常的國族主義的定位里。韓松這一輩的作者想到的是世界的浩劫,是人類宇宙文明上要面臨的外星人來的大清洗。劉慈欣的《三體》也是這樣。它讓我們震撼的原因是他真的是把我們帶到另外一種歷史語境的現(xiàn)象里面。這是科幻小說的能量。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韓松的作品里面最后預言式的憧憬是不那么樂觀的,而梁啟超在1902年對于中國未來的想象卻是一個沒有底線的烏托邦。所以,為什么在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后,一個無條件的烏托邦,變成了今天大家有各種心思的惡托邦或者異托邦的想象,是韓松他們這一輩的科幻作家給予我們的禮物。這個禮物也許不是那么容易來接手,因為它不是只傳達一個烏托邦式的,美好暢想的結尾或者高潮。而是從另外一方面,讓年輕的中國讀者,更嚴肅的來面對他們未來所要面對的世界,甚至是一個宇宙的歷史觀。

1958年中國還有一個科幻的影視作品《十三陵水庫暢想曲》,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這個電影,那個時候正處于中國另外的一個歷史的階段,那一代的中國文人想象著十三陵水庫建造之后,整個中國在當時的各種文化運動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人可能打造一個什么樣的理想國。那可能是另外一個有意義的科幻小說或者科幻史實的力證。

想象未來一直是我們作為一個廣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重要的資源。在目前此時此地怎么樣想象未來,和我們怎么樣立足或者安頓于現(xiàn)在是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覺得我個人看2049這個話題時,當然知道也許有老師們所希望的標準答案,但是我相信我們的考生如果有充分的想象力,他們真的是劉慈欣和韓松的讀者,他們應該做出更磅礴、更有想象力的設想。但是因為那樣的設想能使他們的作文得多少分,我倒是不能確定。

延展閱讀

哈佛教授談北京高考作文:應鼓勵年輕學生的科幻想像力

《新中國未來記》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的政治小說。

《新中國未來記》在形式上很明顯的受到英國小說《百年一覺》和日本小說《雪中梅》的影響,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新中國未來記》時說:“余欲著此書,五年于玆矣”,“未來記”是日本明治時期政治小說常見的形式,如廣末鐵腸《二十三年未來記》,新中國未來記刊出時,即標明為政治小說。

《新中國未來記》開文“話表孔子降生后2513年,即西歷1962年”,中國維新成功,諸友邦均遣使前來慶賀,這部小說預言其后六十年后“新中國”的壯盛繁榮,僅撰成5回,其中一位主人公主張君主立憲;另一位李去病主張法蘭西式革命,雙方展開激烈辯論。

哈佛教授談北京高考作文:應鼓勵年輕學生的科幻想像力

《火星照耀美國》的故事背景為,2066年時,中國已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則已經(jīng)衰落,而以超級電腦“阿曼多”為核心的虛擬世界已經(jīng)成為人們日常所生活的世界,“阿曼多”則幾乎成為上帝。

主人公唐龍是中國的圍棋神童,應主辦方美國的邀請隨中國圍棋代表團去參加世界圍棋大賽。在美國,唐龍經(jīng)歷了紐約世貿中心的倒塌、“阿曼多”癱瘓、加入孩子軍團尋找能預言未來的“靈杖”、陪伴有尾巴的基因改造少年紐曼尋找父親,以及美國第二次南北戰(zhàn)爭,等等危險而荒誕的遭遇后,最終被中國救援軍解救。而火星在此過程中一直妖異地照耀著中天,看上去詭怪,卻又好像亙古如此。

《火星照耀美國》是中國當代科幻名家韓松在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對《火星照耀美國》有其精妙的看法,“(《火星照耀美國》)是過去的紅色記憶與未來想象的微妙交錯……韓松超越了‘民族主義VS全球化’的思考范疇,而是將全體人類現(xiàn)狀作為一個整體,看到了其更黑暗卻本質的一面。通過戲仿埃德加·斯諾的書名,韓松在提醒讀者從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以及星際空間的角度,重新審視地緣意義上的烏托邦。然而他的結局卻很吊詭而模糊。小說是主人公在2126年通過倒敘的方式講述的,不管地球曾經(jīng)有過何種文明,那時都已經(jīng)被終結了。在未來的未來,是火星閃耀中天。”

(編輯:愛娣)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