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二屆中?。幔┰姼杞涣鞔筚悾ㄖ袊悈^(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2024-11-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11月16日,第二屆中印(尼)詩歌交流大賽(中國賽區(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11月16日,第二屆中?。幔┰姼杞涣鞔筚悾ㄖ袊悈^(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11月16日,第二屆中印(尼)詩歌交流大賽(中國賽區(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國家一級作家、駿馬獎獲得者、著名詩人薩仁圖婭,遼寧文學院期刊部主任、《鴨綠江》雜志負責人、《文學少年》雜志主編蓋艷恒,印尼《千島日報》中國詩歌版執(zhí)行主編、《詩悅讀》雜志主編姜鳳龍,《詩悅讀》雜志社長姜群,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國家一級作家萬琦,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沈陽市作協(xié)常務(wù)副秘書長程云海,遼寧青年雜志副刊主編、中國詩人微刊總編畢志,遼寧省鄉(xiāng)村文化旅游宣傳大使、沈陽市文旅形象代言人、遼寧華夏星閃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東北小胖Y華夏等領(lǐng)導(dǎo)參加頒獎典禮。

11月16日,第二屆中?。幔┰姼杞涣鞔筚悾ㄖ袊悈^(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以筆為犁,耕耘生活的沃土。以紙為田,播撒文學的種子,在詩壇的百花園中綻放出艷麗的繁花!本次詩賽共收到全國二十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來稿907篇,其中有效稿件668篇。經(jīng)過評委會的認真審核和評選,最終吉林蕭宸、新疆蘭晶、遼寧璽聞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們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及最佳榮譽獎、最佳人氣獎、最佳組織獎。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詩悅讀》雜志社社長、遼寧詩人微刊執(zhí)行主編、本屆詩賽組委會主任姜群表示,通過這次大賽活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動力和潛力,以及大家對待詩歌的熱情。有人說,詩人是神的翻譯者,這句話我贊同。詩歌的語言既是浪漫的也是有力的,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洞察這個世界。沈陽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希望遠道而來的朋友在沈陽多玩兩天,領(lǐng)略一下北國風光和東北人的豪邁和熱情。

11月16日,第二屆中?。幔┰姼杞涣鞔筚悾ㄖ袊悈^(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詩魂隨韻律起浮,詩意隨詩音向遠。詩人金越為大家?guī)淼奈璧浮督q花》,哈薩克族女詩人古麗江扎爾洪別克用哈薩克語朗誦詩歌《你成為了雪花里的悲傷》,詩人張力女士為大家朗誦詩歌《再別康橋》,詩人孝子店朗誦自創(chuàng)詩歌《我在榆次存了一瓶酒》,最美沈陽小推薦官、童星王赫歆帶來唱跳節(jié)目《小城夏天》!

11月16日,第二屆中?。幔┰姼杞涣鞔筚悾ㄖ袊悈^(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獲獎公示


一等獎  3名


蕭   宸(吉林)   

蘭   晶(新疆)   

璽   聞(遼寧)   


二等獎  8名


孝子店(遼寧) 

唐  蓉(湖南)  

冰  鑫(內(nèi)蒙) 

王曉飛(遼寧) 

海  暇(浙江)   

胡慶軍(天津) 

王德才(遼寧) 

欣  月(黑龍江)


三等獎  12名


古麗江(北京)

青花瓷(甘肅)

金   越 (遼寧)

楊   麗 (遼寧)

楊智東(廣西) 

韓雨庭(吉林)

夏   懿 (遼寧)

齊鳳艷(遼寧)

王宏宇(遼寧)

歡   顏 (遼寧)

張   碩 (河北)

胡   龍 (湖北)


優(yōu)秀獎  14名


黃  璜(安徽)

張  力(遼寧)

高  微(廣東)

趙鳳翔(遼寧)

盧思宏(云南)

任偉峰(陜西)

馬嘉澤(遼寧)

吳存君(湖南)

高洪波(遼寧)

姜聲凱(湖北)

劉秀斌(內(nèi)蒙)

蔣思峰(江蘇)

李曙光(遼寧)

李建宏(湖北)


最佳榮譽獎  5名


胡世遠(遼寧)

楊定祥(安徽)

木多多(遼寧)

羅洪安(廣東)

飄   逸 (山西)


最佳人氣獎  2名


張  宏(甘肅)

練  華(福建)


組織貢獻獎  3名


無  塵(山東)

劉丁中(中國臺灣)

李  牧(遼寧)


(責任編輯:靳樸)



11月16日,第二屆中?。幔┰姼杞涣鞔筚悾ㄖ袊悈^(qū))頒獎典禮在沈陽隆重舉行。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