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寬處行

  來源:中國文藝名家展覽館金黎2022-10-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夏夜,抬頭看,繁星滿天。細看,每個星辰,雖然皆在閃爍,可也有大小、座位、明暗不同,偶爾還有流星。

寬處行
       序
      文/金黎

夏夜,抬頭看,繁星滿天。細看,每個星辰,雖然皆在閃爍,可也有大小、座位、明暗不同,偶爾還有流星。

人生在世,如果說像天上之星辰,看似都在“閃爍”生活,可生活內容、質量、壽命等各不相同。盡管每個人來到世界的第一聲啼哭,幾乎一樣,然而,為什么隨著時間推移,就有了形形色色,千姿百媚,萬千不同呢?

世界是花花世界,人是千姿百態(tài),人生的價值,千差萬別,人之壽命,也不盡相同。因此,古往今來,許多人常常思考,人應該怎樣生活于世界,才能夠在人生質量、人生價值、人生境界,人生壽命等方面,無愧人生,像天上的星辰般,熠熠生輝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古人對人生在世應該怎樣生活,才能夠無愧人生的回答。

尤其是現在之中國,全面脫貧,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無虞。所以,對精神生活之美好追求與向往,愈來愈有更多人神往不已。

其實,人生在世,讀萬卷書者很多,從童年到中學、大學,每個人天天在讀書。因為讀書,當然也就越來越知道,大千世界之大,精彩世界之美好,——青山碧海,草原沙漠,大江大河、敦煌天池等像彩虹般赤橙黃綠青藍紫,令人向往且讓人浮想聯翩。

然而,人生在世,行萬里路者,未必很多,一定沒有讀萬卷書者多吧?因為,這個“行萬里路”不是指一萬里這個數字,它是指,您到過天下許多地方,旅行過天下的萬水千山。何況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再說,人生在世,最低需求畢竟是衣食住行,然后才可能有精神方面之追求與向往。

現在,由于很多人富裕了,因此許多人理所當然喜歡“行萬里路”,這其中多數人將其稱為旅游。

只是,對于旅游,目的、去向、時間等,好像人如其面,各不相同。每個人選擇去旅游也有自己的原因,有很多就是對自然風光很感興趣,就想去看一下名山大川;而有的卻是因為自己喜歡美食,所以想去美食云集的地方;還有些人將旅游當做是生活中炫耀的資本,沿途甚至都不欣賞美麗的風景,只是為了拍照,證明自己來過這個地方,回去之后也好給自己的朋友炫耀,這樣,似乎讓旅游失去了本身之意義。

其實, 旅游對于人生的意義. 我理解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邂逅了一個未曾到過的旅游目的地,在這種全然陌生的旅游過程中獲得一種驚喜。比這更高的一層境界是:在一個旅游目的地獲得一種生活方式。邂逅一處風景只是外觀,但是邂逅一種生活方式,會讓人們反思現有的生活方式。我所企及的最高一層境界是,在旅游中終于邂逅了全新的自己。因為穿越了景觀與生活方式之后,我們會發(fā)現自己可以豁然開朗,或者增添些許爛漫天真、多愁善感與更多思考……所有這一切,實際上是通過旅游,找到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并未發(fā)現的生命特質。

為什么是這樣呢?因為人畢竟是高級動物,有感情、有思想、有作為,人對生活基本上是三種快樂追求——初級快樂是物質生活快樂:衣、食、住、行、欲;中級快樂是精神生活快樂: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旅游天下等;高級快樂是信仰、信念,奉獻后讓別人快樂、天下人快樂、后來人快樂,從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鄙人凡夫俗子,也是讀過許多書之后,也想行萬里路。像萬千百姓一樣脫貧之后,也想到祖國的萬水千山看一看。好在年過半百,以前在學習、工作中曾經有幸去過一些地方,譬如,以前曾經寫過,應邀參加河南省作家代表團訪問了俄羅斯幾個城市,在黨校學習時去過港澳等。

記得當時寫出《俄羅斯見聞》與《港澳漫筆》,不少報刊發(fā)表,且還有許多同志愿意看。畢竟還有人沒有去過這些地方,未看過您的所見、所思。

今天,趁著身體健康,精力尚好,冒昧將大半生去過的地方,所看所思寫出來,以便自我安慰與欣賞,也請尚未去過者笑閱。

主要想,有別于一般的游記,而是將一些片言只語之思考,將對世界之憂患,對山河之生機盎然,對大地之陽光燦爛等,從第一次十幾歲到家鄉(xiāng)之外的武漢大學寫起。

看能否將大河之洶涌澎湃,大山之巍峨神奇,大海之浩瀚無垠,大漠之廣袤蒼茫等展現其一二,思考其萬一,以便請讀者諸君笑閱。

高爾基說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唯有母親的偉大,才是無法逾越的高峰。

讓我們深深地為祖國母親這“無法逾越的高峰”而自豪和自信,以對母親刻骨銘心之熱愛,擘畫母親之錦繡與偉大!——這也是寫此《寬處行》的本意與靈魂。

鄙人知道,有許許多多前輩、同齡人以及年輕的朋友,去過祖國與世界好多地方,也有許多人比我見多識廣。他們更深愛祖國與世界,更深知人生真諦與世界真象,只是,種種原因,有的同志不愿寫,有的同志工作學習太忙,好在鄙人是“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

而且,有的曾經去過的地方,因為年代久遠,有的細節(jié),也只能是回憶其萬一,所以,但凡有不妥之處,還請諸位方家與良師益友,不吝賜教。

左宗棠有一名聯:“發(fā)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坐,向寬處行”。細思忖,此聯,言簡意賅,很有深意。所以,今將“寬處行”作為此書之名,以饗各位。

是為序。

(責任編輯:土火)


 

相關閱讀: 金黎:寬處行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