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全國第十五個信用記錄關愛日中,有一項題為“結婚前要先看看對方的征信嗎”的網(wǎng)絡投票,結果顯示,近9成網(wǎng)友選擇了“婚前想要看看對方征信”。不少網(wǎng)友認為,婚前了解對方征信情況應該像婚前體檢一樣普及??梢哉f,年輕人在婚前想要了解對方的征信情況,既反映了年輕人對個人信用的重視程度,也體現(xiàn)了年輕人對婚姻決策的審慎態(tài)度。
婚前了解另一半的征信情況,絕非小題大做。對于即將走入婚姻的戀人來說,雙方的了解程度越深,就越能加深彼此間的情感契合和婚姻認同,有利于兩個人在婚后過上幸福生活。戀愛中的人想知道對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可以了解他的興趣、特長或愛好,也可以觀察對方的日常言行舉止、為人處世之道,還可以通過他的朋友進一步了解這個人。當戀愛自然而然轉化為婚姻,對方的家庭背景、身體狀況以及征信情況,也會被個人納入到現(xiàn)實的婚姻考量中。
征信被稱為居民的經濟身份證、社會通行證,這是婚前年輕人看重對方征信的重要原因。戀人確認過婚姻關系后,意味著雙方要共同承擔生活責任。征信報告記錄了對方的信用活動,它可能無法全面細致地反映人的性格和品質,但至少能夠為自己評價對方提供一個參考。古語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如果對方有不良信用記錄甚至是嚴重失信之人,問清楚失信記錄的原因,可以幫助自己看清未來婚姻的潛在風險,進而幫助自己理性評估當下的婚姻選擇。
有人認為,探查戀人的征信報告,可能會令對方感到不適,是不信任對方的表現(xiàn)。其實,隨著信用報告在社會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互相了解對方征信并非多么難為情的事。重要的是,通過征信報告,可以從局部看清對方的消費、理財習慣,進而和之前相處時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比對。而且主動邀請對方查看征信,恰恰是彼此信任度高的表現(xiàn)。從戀愛走向婚姻的過程中,越是大方真誠地袒露自己,越能夠贏得對方的信任;越是扭捏掩飾,看似一時風平浪靜,卻可能為后續(xù)的婚姻“埋雷”。
信用是一個人的無形資產,也是個人聲譽和名望的一部分,值得每個人愛護珍惜。戀人之間通過征信報告增進對彼此的認識,體現(xiàn)了一種成熟和理性的戀愛觀念,也反映出社會公共信用意識的提升。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就曾給年輕人的婚姻生活提過建議,認為夫妻間要遵循 “互敬、互愛、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讓、互諒”。在婚姻生活中,信任可以讓彼此超越困苦,也可以讓對方放下心結。沒有彼此信任的婚姻是難以長期維系的。
夫妻間的信任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相處中逐漸積累的?;榍盎ハ嗔私庹餍徘闆r,可以讓戀人快速判斷對方的社會信用狀況,為自己的婚姻選擇提供參考,為接下來的婚姻生活“排雷”。對于漫長的婚姻生活來說,征信報告所能提供給夫妻的,只是一個信任的前提和起點,雙方真正堅不可摧的信任,其實是在點滴的生活中建立的,需要夫妻二人雙向奔赴。
對于年輕人的愛情,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說過,“我們擁有自由,但是又不實質擁有它,它近在身邊,卻拿不到?!睂Σ簧倌贻p人來說,愛情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朦朧感,他們渴望愛情但又對愛情缺乏安全感,享受愛情的浪漫但又擔心被婚姻“燙傷”。多數(shù)人對“婚前想要看看對方征信”投贊成票,恐怕還是想為婚姻尋找更大的確定性。信任多了,對婚姻也就多了一份不離不棄的信念。
(編輯: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