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霧霾來襲 女子想給女兒教室裝凈化器被拒絕

  來源:大河網吳國強,白周峰2016-12-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鄭州市決定12月17日至22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今天是最后一天。從憤怒抗爭到悲哀無奈,這些天你是怎么"扛"過來的?與霧霾抗爭的鄭州人各有各的表現(xiàn),那些細微的生活習慣都在慢慢起著變化。身在霾中的你我,同享一片天、同吸一口氣。不論逃避還是隱忍,每一個選擇背后都有代價。

街頭行人,口罩是標配。記者吳國強攝影

12月21日,鄭州市一所校園因霧霾停課而空無一人。記者白周峰攝

核心提示|鄭州市決定12月17日至22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今天是最后一天。從憤怒抗爭到悲哀無奈,這些天你是怎么"扛"過來的?與霧霾抗爭的鄭州人各有各的表現(xiàn),那些細微的生活習慣都在慢慢起著變化。身在霾中的你我,同享一片天、同吸一口氣。不論逃避還是隱忍,每一個選擇背后都有代價。

接連6天超長預警,鄭州人見識了許多"第一次"

"昨天我同事說,她家新房是開發(fā)商統(tǒng)一預裝的新風系統(tǒng),我趕緊上網補課,才第一次知道除了空氣凈化器,還有這個流行的新房防霧霾標配。"讀者小悅說。

"20號中午,高中住校的兒子突然回家了,說是因為霧霾,學校停課了。這應該是鄭州第一次吧,涉及高中的全面停課。"市民范先生說。

"由于霧霾影響,包裹可能延時,請諒解。"這樣的物流狀態(tài),愛網購的讀者劉女士還是第一次見到。

大河速遞員工王林江,每天需要送100多件快遞,耗時12個小時。在他那里,霧霾不是延遲的理由,卻成了加倍操心和早點送完的動力,"快點送完,不是可以少吸幾口霧霾嘛。再說了,霧霾大、視線不好,天一黑更困難,我得開著手機的強光騎電動車,也不安全。"為了打工賺錢,王林江從沒考慮過身體,這次霧霾,他才第一次戴上單位發(fā)的防霧霾口罩。

以前,口罩并不是環(huán)衛(wèi)工人必備的物品,而從近兩年開始,口罩幾乎成了他們的標配,每年發(fā)放兩次,用來應對秋、冬季的霧霾天。連續(xù)幾日的霧霾"爆表",20日下午,3700多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就收到了由金水區(qū)清掃保潔服務公司加發(fā)的8700個防霧霾口罩。

旅行回來撞上"爆表",她火速自學成"空凈專家"

"上飛機之前晴空萬里,呼吸也順暢,下了飛機灰蒙蒙一片,不戴口罩都沒法出機場。"上周末剛從巴厘島度假回來的鄭州姑娘小韓,恰巧撞上家鄉(xiāng)霧霾"爆表",這次她要經歷的,不僅僅是倒時差,更要與嚴重的"水土不服"抗衡。

回想起剛下飛機的那一刻,小韓用"虐心"來形容。

"以前長時間生活在鄭州,偶爾來個霧霾,也都習慣了,沒啥太大的感覺,這次的反差簡直是要了命!"小韓說,當時她咳嗽不止,感覺眼睛辣辣的,跟老公兩人,一人戴了兩個口罩,才有勇氣走出機場,"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購買空氣凈化器。"

說到空氣凈化器,一向認為自己體質過人的小韓以前從未關注過,但這次國內外空氣質量的反差,也讓小韓下定了購買的決心。

她和老公一起瀏覽各種網站、論壇,看各種關于空氣凈化器的測評,甚至在購買過程中,遭遇了瞬間漲價的"不公平待遇",兩口子最終還是沒猶豫,直接網購了兩臺。

"這種糟糕的天氣,連家里都能聞到味兒。"小韓說,要知道這周是霧霾天,還不如當初改變行程,這幾天出遠門躲避霧霾呢!

收到第一臺空氣凈化器是在次日一早,小韓迫不及待插上電源,只想盡快試試它的功效,改善一下家里的空氣質量。當小韓發(fā)現(xiàn),她購買的這一臺凈化器,并不能通過指示燈反映即時的空氣質量后,她趕緊從網店拍下一款標價為699元的霧霾表。

"以前從沒覺得這是生活必需品,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生活離了它不行。"小韓說,現(xiàn)在挑選空氣凈化器,她懂得了各種指標參數(shù)。

這次他們選擇了兩個不同的品牌,等霧霾表寄到之后,小韓準備喊上朋友一起,對身邊的空氣凈化器做個測評,再根據(jù)結果,給爸媽、公婆家也添置幾臺。

想給女兒教室裝上空氣凈化器,學校卻不同意

讀者王女士是一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最近一兩個月的日子過得簡直痛不欲生。

一個多月前,她上七年級的大女兒突患過敏性鼻炎,感冒,咳嗽,除了吃中藥,每天晚上放學后七八點還要去醫(yī)院做霧化。

半個月前,五個多月的小兒子咳嗽、流鼻涕、發(fā)燒,很快發(fā)展成肺炎,住了11天院。

連醫(yī)院門都還沒出,她的哮喘出現(xiàn)了復發(fā)跡象,因為還在哺乳期,她就趕緊開了中藥和中成藥。

眼看著剛有點好轉,紅警霧霾來了。"生不如死的感覺。"王女士說。

這僅僅是"兵來將擋"的被動接招。王女士說,鄭州市中小學首次全面停課開始后,她坐不住了。

19日半夜,鄭州市教育局下發(fā)《關于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停課的緊急通知》,決定自2016年12月20日至21日,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她決定主動"出擊"。

從入冬天氣變差開始,王女士就要求每天騎自行車上下學的女兒必須戴口罩;她自己則小心翼翼地做好保暖,擔心誘發(fā)哮喘;家里的空氣凈化器一直處于工作狀態(tài),她還忙著跟女兒的學校溝通,號召家長一起眾籌空氣凈化器,放教室里。"后來嫌眾籌麻煩,家長們眾口難調,我決定自己買一臺,遺憾的是,學校顧慮太多,還要考慮各班級之間的平衡,這事就此作罷了。幸虧這兩天放假,孩子就回家了。"王女士無奈地說。

在學校要不要裝空氣凈化器的爭論,去年在北京出現(xiàn)過。當時北京教委回應稱,有的學校不具備電壓電路條件,且空氣凈化器要求環(huán)境相對封閉,而教室課間必須通風,客觀上不能達到這個條件。有一些學校稱,不安裝是怕會引發(fā)學生盲目攀比。甚至有學校在教室內做過測試,開了凈化器以后,門窗密閉,PM2.5下降了,二氧化碳濃度卻超標了。

                                                         (編輯:宇強)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