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我懷著對父親的思念,整理著父親留給我的財富——書法和繪畫。其中一幅扇書作品《知足常樂》讓我陷入沉思。這是父親生病前一年的作品,在父親的作品中算不上優(yōu)秀,所以也沒有裝裱。由于父親生病以后就再沒有揮毫,這或許是父親最后的作品。父親一生豁達開朗,知足常樂正是他對生活、家庭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
感懷一: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我剛上學時,我家常儲存許多米,造成米生蟲。我們家常吃生蟲的米,我多次勸父母家里少留點米,卻被父親責罵。長大后,我才明白,父親從小討過飯,在三年自然災害大饑荒時差點被餓死,所以每當父親看到米缸里滿滿的米時心里就無比踏實。這種感受是現(xiàn)在許多人難以理解的。2003年長航公安進行體制改革,從警三十多年的父親沒有享受到體制改革后帶來的福利,父親沒有過多抱怨,因為他總是知足于米缸里盛著滿滿的米。
感懷二:對子女的態(tài)度。我小時候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小學中學都是在普通學校度過,高考時也不理想,就讀的是本地一所很差的大學,一所連我自己都不愿告訴別人的學校。后來,我喜歡上計算機和牌類游戲,并小有成績。在我的成長中,父親少有責罵,每當向別人介紹我時,總是特別自豪,喜歡將我取得的每一點小成績進行非常大的吹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喜歡父親這樣的方式。后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女兒上的是重點中學,在一本大學就讀,下半年即將到一所211大學讀研究生。女兒比我強百倍,可是如果有人問我,你的女兒如何時,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眼里滿滿的希望和期待,已遮住了我該像父親一樣去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
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知足常樂”就是用近視鏡去縮小遇到的不公與不幸,用老花鏡去放大得到的成績和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