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通報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一個數字的變動引人注意——單日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0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9例。其中,北京新增6例境外輸入病例,5例來自意大利,1例來自美國。
當疫情轉為境外輸入,各地的海關口岸作為最后一道防線就顯得尤為重要。
健康申報
據海關總署國際合作司司長張寶峰介紹,3月8日,中國入境旅客23646人,1、2月份,全國入境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50%。
接受央視專訪時,張寶峰背后就是口岸的監(jiān)控畫面,可以看到,入境口岸顯得有些冷清,然而此時,海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陡增。
1月25日,海關總署啟動健康申報制度,對所有出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檢疫措施。在平時,對入境航班的檢疫工作僅需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但現在,對來自重點國家航班的檢疫就會花去工作人員四五個小時,而這只是沒有出現疑似病例的保底時間。
盡管如此,仍有旅客不認真填寫出入境人員健康申明卡。張寶峰強調,如實填寫健康申明卡不僅是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義務,也有利于旅客及時了解情況,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
專區(qū)專用
從3月10日零時起,北京首都機場設置3號航站樓D區(qū)(以下簡稱T3-D)為集中接受重點國家和地區(qū)進港航班的處置專區(qū)。
在3號航站樓,D區(q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qū)域,張寶峰表示,此舉有利于減少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qū)的旅客與其他地區(qū)航班旅客的交叉感染,也便于對重點旅客進行更加嚴密的閉環(huán)式管理。
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qū)的航班統(tǒng)一停放在T3-D的專屬停機位,所有機上旅客經由三層進港,經過集中測溫點后下至一層,進行檢疫排查和入境手續(xù)辦理。
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七科科長邊昕介紹,入境旅客下飛機通過廊橋后,就會經過海關紅外測溫系統(tǒng)。在無任何接觸的情況下,系統(tǒng)可自動監(jiān)測旅客的體溫。當旅客體溫超過測溫系統(tǒng)的報警閾值時,系統(tǒng)就會報警,海關現場工作人員會對該旅客進行攔截。
三色標簽
在上海,工作人員會登上飛機篩查體溫,一旦發(fā)現發(fā)熱旅客,會立刻將其轉移至隔離室進行醫(yī)學排查。
普通旅客經過入境檢疫后,還需要經過一道來源地依據檢疫,他們會拿到三種不同顏色的標簽:
綠色意味著這位旅客并非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qū),也是直接抵達上海,并不中轉其他地點,可以自行前往市區(qū);
黃色表明旅客來自重點地區(qū)、在上海有可以居家隔離的地點。他們將由上海各區(qū)在機場的駐場人員分別對口接待;
紅色則代表旅客需要集中安排。他們中有的人在上海并無可以居家觀察的地點,將由政府安排送往集中觀察點,接受14天的觀察。
3月9日上午,鄭先生從意大利經由莫斯科轉機,搭乘俄航航班回到上海:“在意大利戴口罩的人還是不多,我從浦東機場下飛機,一路有五六個檢查點,工作人員都做好了防護,感覺回到上海就放心了。”
鄭先生拿到的是黃色標簽,接下來,他將完成居家隔離人員登記,由所屬的上海市松江區(qū)政府專車接回,在家里完成14天的居家隔離觀察。松江區(qū)派駐機場的工作人員還會把他的信息即時通報給社區(qū)知曉。
北京和上海的機場措施僅僅是嚴防疫情境外輸入工作的一個縮影,各地都在根據自身特點制定政策。北上廣規(guī)定對由重點國家或地區(qū)入境的人員實行隔離觀察,遼寧丹東對入境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山東威海則要求從日韓等國家入境的人員到賓館集中居住。
除了守好國門,在這個全球同呼吸、共命運的緊要關頭,將關口前移才能真正避免疫情“倒灌”,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也至關重要。3月8日,中國外交部成立防范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應急中心,收集分析各類信息數據,聯絡指導各駐外使領館,開展好防控疫情輸入工作,推動成立雙多邊聯防聯控機制。(文/闞純裕)
(編輯: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