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中國制造不在中國賣?連人民日報都怒了

  來源:每經網佚名2016-12-0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國外買的籃球鞋穿了一年還挺好,國內買的同款鞋兩個月就壞了;在香港采購了內地生產的牛肉丸,口感卻比內地市場銷售的好很多;“中國造”的高檔電飯煲,在國內市場卻買不到……
     國外買的籃球鞋穿了一年還挺好,國內買的同款鞋兩個月就壞了;在香港采購了內地生產的牛肉丸,口感卻比內地市場銷售的好很多;“中國造”的高檔電飯煲,在國內市場卻買不到……

12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便關注到“高質量的中國制造不在中國賣”這一現象,并發(fā)出疑問:

我們成了“品質洼地”嗎?

對這一話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在今天下午采訪了多位消費者和專家,看看他們是怎么講的。

同一個品牌、產地,為何“內外有差”?

不少消費者發(fā)現,同樣的商品或服務,國內看到的、買到的,品質往往比國外“差點意思”。對此,《人民日報》指出:

外銷內銷是兩個標準、兩條生產線,一流產品外銷、二流產品內銷,這在國內一些行業(yè)似乎成了“慣例”。

上海市楊浦區(qū)居民李娜前不久到日本旅游,帶回一款在日本銷售火爆的電飯煲。幾次使用后,她感覺這款電飯煲在多功能性、煮飯美味度等方面,確實優(yōu)于國內銷售的很多電飯煲。細心的李娜發(fā)現,這個日本品牌的電飯煲底部,赫然貼著“MADE IN CHINA”的標簽?!爸袊a的電飯煲,在中國買得到嗎?”李娜走訪了上海蘇寧、國美等多家大型電器銷售商,卻沒看到這款電飯煲的身影。

手機、電飯煲、服裝、鞋類、食品、智能馬桶蓋……國際市場上銷售的眾多產品都是“中國造”,然而,大量在中國“出生”的優(yōu)質產品,卻不在中國銷售,而是直接被運往國外市場。中國消費者想要買到這些產品,不得不“追隨”商品到國外兜一圈,花費更高的成本。

在深圳某銀行工作,對內地與香港消費品的品質差異“門兒清”的小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候表示:

離香港近一些,基本所有入口的身上穿的都在香港買,香港的品質標準跟內地是不一樣的,在我和許多朋友看來,香港標準就意味著“更安全”。

比如我的一款剃須刀,雖然產地就在廣東,而且價格實惠,但耐用性的確強過我以前在內地購買的,還有貓糧貓罐頭,我都在香港的超市里掃貨,因為就產品本身標準和入關檢驗標準而言,我還是更相信香港的。

那么,同一個品牌、同一個產地,為何“內外有差”?

一位東莞某音響貿易公司的業(yè)務經理向記者表示:

外銷肯定與內銷標準不同,因為我們都是按照訂單來的,訂單要求你怎樣做,你就要怎樣做,有的訂單還要簽署保密協議,就是你不得把這批外銷訂單的貨品私自流出到內地市場上。

中國消費者開始追求高品質消費

近日,國家發(fā)改委綜合司司長叢亮在發(fā)改委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當前,居民消費的特點已經從模仿型排浪式的基本消費逐步轉變?yōu)閭€性化、多樣化的高品質消費,特別是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yǎng)老、教育培訓這些領域的消費需求是快速增加,而且現在看挖掘的潛力非常大。

而伴隨高品質消費崛起的同時,“品質洼地”現象必須引起注意。

叢亮指出,看到潛力的同時,還需注意目前消費結構需要調整,上述這些領域的調整升級特別是供給的結構升級是滯后于消費變化的,突出表現為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制約了消費的持續(xù)擴大和升級。

“當前可以稱之為是‘新消費浪潮’崛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從以滿足溫飽為基礎追求演變成追求高品質、個性化的消費,一方面消費變得更加理性,一方面對消費品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品質上的要求,”中國農科院農經所副研究員郭靜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當消費的理性主義對撞消費品的高標準要求,那么消費者自然是‘用腳投票’,選擇購買外國貨,哪怕這個貨品就是中國產的,但是能進入到國外市場銷售自然是說明了其符合外國標準,說到底,這是一個對標準高低與否的要求。”

那么,對于消費品的標準建設,目前我國處于怎樣的階段?

“從我接觸到的一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制造業(yè)企業(yè)來看,標準體系的建設尚存在空白,”知名創(chuàng)投咨詢顧問史伊告訴記者,“就以前不久比較火的網購爆款‘氣象瓶’為例,一是仿冒者眾多,作坊式生產,二是這樣的爆款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產品的市場壽命往往并不長,還未來得及確立相關標準,它可能就已經不再火爆,而要建設相關標準,相對而言政府主管部門投入成本較高,所以實際上對于當前新消費而言,確定一個既能體現消費潮流、又能精準定位消費者本身利益、且能實現動態(tài)化的監(jiān)管體系、標準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國辦近日下發(fā)的《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guī)劃(2016-2020年)》,目標將是改革標準供給體系、優(yōu)化標準供給結構,實現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消費品質量國家監(jiān)督抽查合格率穩(wěn)定在90%以上、消費品質量競爭力指數穩(wěn)定在84以上。

中國貿易促進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表示:

我國的生產標準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兩種,強制性標準適用于食品、藥品等直接關系人民健康的產品,提高強制性標準就意味著整個行業(yè)的標準會大幅度提高,從而提升整個行業(yè)產品品質。推薦性標準更多的是引導行業(yè)的發(fā)展水平向先進的企業(yè)標準看齊,以引導行業(yè)的發(fā)展向高水平前進。(編輯:李月)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