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來源:華夏寺廟文化網昌興2019-08-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清涼山志》中說:“東震旦國清涼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臺山。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水經注》中說;“五臺山,其山五臺巍然,故曰‘五臺’”。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東臺照

昌興   

《清涼山志》中說:“東震旦國清涼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臺山。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nbsp;《水經注》中說;“五臺山,其山五臺巍然,故曰‘五臺’”。 因其五座山峰聳立,稱為“五臺”,故名“五臺山”。《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中說:“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五臺山也。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夏,故名‘清涼’”,五臺山亦稱“清涼山”?!度A嚴經》卷二十九《菩薩住處品》中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于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眰髡f在很早以前,五臺山并非現在自然墑況。時值叫五峰山,氣候非常惡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沙走石,夏天酷熱難當。屬地百姓苦不堪言,遂向在此傳教的文殊菩薩求援。文殊菩薩慈悲心腸,運用神通向東海龍王要來了“清涼石(俗稱歇龍石)”,并將其安放在現今中臺南邊瓦廠村東北的一條山谷后,使五峰山成為氣候宜人的“清涼佛國”,這條山谷也被命名為“清涼谷”,在此又建了一個寺院,取名“清涼寺”?!拔宸迳健币簿透麨椤扒鍥錾健绷?。因此從一定意義來說,清涼山文化,也就是五臺山文化,亦是“清涼佛國”文化。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應化道場。望海寺,是一座“清涼佛國”之稱的五臺東臺頂寺廟,東臺頂亦名望海峰。坐東向西,主供奉文殊菩薩。據《山西通志》記載∶“隋開皇元年詔五頂胥建寺,塑文殊像,歲度僧三人?!痹?,望海寺被重建,今望海寺為明嘉靖年間由秋月禪師重修,皆為石建窯洞。正殿為文殊殿,東臺被稱之有離岳火。古德們說:五臺山的五個臺是報身的五蘊清凈為五種智能而自現五方佛。東臺是意自現的不動佛。東臺乃智能文殊道場,主息法,修法者可根據自修的不同本尊或息大事業(yè)選擇相應的東臺望海寺,可獲得快速的加持。 因此,觀察、研究和探尋“東臺學”,也是 解決“五臺山學”主體文化有機構成內核要素問題,以期解析“清涼佛國”文化密碼,更好地研究佛教“中國化”、“本土化”中國佛教。筆者認為,東臺學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她涵蓋了自然、地理、天文、人文、宗教、經濟、景觀諸多內容學科 ,經過初步梳理、歸納,“東臺學”現象主要簡述如下:

佛象文化:有石窟五間,內有石雕文殊及脅侍像。隋朝時期傳下來的文殊菩薩男身佛像。一九九八年,東臺頂又新增銅鑄聰明文殊像一尊,銅像通高兩米,金碧輝煌,令人敬仰。近年,望海寺又建蓮花殿一座,以全新的寺容喜迎八方來客。釋覺一方丈親自從緬甸請回來的國內最大的玉質臥佛像。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望海寺

地理文化:五臺山地處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東北部,位于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方圓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東臺是五臺山的五臺之一,東臺頂亦名望海峰,臺頂端如鰲魚脊,海拔2795米,東臺頂所在的山叫青藍山,壯如聳立的巨象,蒸云寢壑,爽氣浮空,東望明霞,若波若境,可以遠眺大海變亦見滄瀛諸州,登臨望海峰,可望云海,觀日出令人有羽化登仙之感。望海寺位于臺懷鎮(zhèn)以東10公里,地質學上稱之為夷平面,面積為0.2平方公里。東臺面積在五個臺頂中最小。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師於原址重建望海樓。此樓巍然壯麗,極為壯觀。登上望海樓,極目遠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遠能望見山東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那羅延洞,窟內風氣凜然,盛夏有冰。 那羅延窟是文殊秘宅,,在東臺頂下不遠的半山腰處,海拔2769米。

史(經)志文化:據《清涼山志》載∶“蒸云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边@就是東臺望海峰之名的由來。另據《山西通志》記載∶“隋開皇元年詔五頂胥建寺,塑文殊像,歲度僧三人。”據《清涼山志》載∶“蒸云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边@就是東臺望海峰之名的由來。另據《山西通志》記載∶“隋開皇元年詔五頂胥建寺,塑文殊像,歲度僧三人。”元代,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間又由秋月禪師予以重修?!肚鍥錾街尽肪矶疲骸捌鋬蕊L氣凜然,盛夏有冰。吐納云霞,或燈光時出。華嚴云,是菩薩住處,亦是神龍所居。曾有異僧,入而不出。”據《清涼山志》載∶「宋宣和間,代牧趙康弼同慈化大師異人入那羅延窟,留笠子,建塔藏之」,故名?!肚鍥錾街尽肪矶啤捌鋬蕊L氣凜然,盛夏有冰。吐納云霞,或燈光時出。華嚴云,是菩薩住處,亦是神龍所居。曾有異僧,入而不出?!贬屽饶材岱鹱嬖凇度A嚴經》中說過,文殊菩薩就住在五臺山。羅延窟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明確授記文殊菩薩安住的山洞,是文殊菩薩長期與金剛手菩薩等一萬菩薩轉法輪的地方?!洞蠓綇V佛華嚴經》的記述,在這菩薩的住處,又有天龍八部圍繞.殊勝異常,儼然是一處真佛境界。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望海寺

傳說文化:那羅延窟是文殊秘宅。東臺傳說:臺頂有北宋宣和年間建的笠子塔。東臺畔有一石窟,名羅延窟,窟內風氣凜然,盛夏有冰。相傳,曾有一異僧入羅延窟不返,在外留下笠子,后人建塔藏之。臺懷北的坡面稱為棗林坡,現在望去蒼茫一片。傳說北魏永安年間,有一個叫延慶的人,守獵逐鹿至此。隨從的仆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指點,找到一片棗林,吃了一陣,還把棗裝滿口袋,返回來送給延慶。延慶好不奇怪,這么高寒的山上怎么會有棗林呢?復循跡尋之,那片棗林卻不見了。所以這面坡叫成棗林坡。傳說那羅延窟和金剛窟是相通的。相傳,曾有一異僧入那羅延洞不返,在外留下笠子,后人建塔藏之。臺懷北的坡面稱為棗林坡,現在望去蒼茫一片。傳說北魏永安年間,有一個叫延慶的人,守獵逐鹿至此。隨從的仆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指點,找到一片棗林,吃了一陣,還把棗裝滿口袋,返回來送給延慶。延慶好不奇怪,這么高寒的山上怎么會有棗林呢?復循跡尋之,那片棗林卻不見了。所以這面坡叫成棗林坡。 那羅延洞是文殊秘宅,傳說那羅延窟和金剛窟是相通的?!肚鍥錾街尽肪矶疲骸捌鋬蕊L氣凜然,盛夏有冰。吐納云霞,或燈光時出。華嚴云,是菩薩住處,亦是神龍所居。曾有異僧,入而不出?!狈鸾浻涊d,印、漢、藏公認,五臺山是沒有爭議的清凈剎土,文殊菩薩的道場。釋迦牟尼佛祖在《華嚴經》中說過,文殊菩薩就住在五臺山。那羅延窟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明確授記文殊菩薩安住的山洞,是文殊菩薩長期與金剛手菩薩等一萬菩薩轉法輪的地方。最有加持力的羅延窟位于東臺的東北面,沿小徑約兩百米左右。夏天頗為涼快,洞內的水是冰冰的,內有龍王的化身。金剛手菩薩與文殊菩薩曾于此探討佛法。晉美彭措法王在此親見文殊菩薩,并著述了“文殊大圓滿”。《廣清涼傳》卷下載:“那羅延洞者,在東臺東側,洞門向東,深二丈余,..,然深不可測,時有冷風拂面,傳云:此洞與金剛窟皆大圣之所宅也?!倍鼗瓦z書《五臺山贊》云“佛子北臺東腳那羅延,彌覆盤徊曲連,有一天女名三昧,積米如山供圣賢”。 著名的那羅延洞,盛夏洞內結冰,太陽照射于洞口,顯出云蒸霞蔚之景觀。這便是佛教傳說中的“菩薩住處”。傳說神奇的棗林.歷史上的軼聞趣話俯拾皆是,名公護法多有流傳。  東臺傳說,蓮華生大士與諸童子,雖然漫步游歷,但神通威力,依舊不可思議,所以往來登頂無比自在。他們登上東臺之時,只見峰頂入于云霄,宛如鰲背一般。安立峰頂,心澄氣爽;東望明霞,猶如明鏡,如觀大海。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譯(藏)經文化: 澄觀大師首開直譯意譯評論的先河。觀澄觀大師所著“經疏”典籍中的翻譯評論,遠遠超過 “取義”、“敵對”的范疇,澄觀大師對翻譯史的貢獻值得世人進一步深入研究。澄觀大師只是五臺山諸多高僧之一, 澄觀,(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在應天寶林寺出家,十四歲得度,三十九歲時,“誓游五臺,一一巡禮?!痹诒樵L五臺山名剎勝跡之后,留居大華嚴寺研討《華嚴經》,在寺中主講《華嚴經》五年。后來,澄觀覺得“華嚴舊疏,旨約文繁?!庇谑?,“旦暮策懷,思惟造疏。”唐德宗興元元年( 784)四月八日,澄觀謝絕交游,在大華嚴寺制疏閣重新注疏《華嚴經》。至德宗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歷時三年多,終于著述出《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唐代宗時,澄觀被代宗“事以師禮”。唐德宗又尊其為“教授和尚”,“詔受鎮(zhèn)國大師號,進天下大僧錄?!睉椬诩次唬半酚兴緞e鑄金印,遷賜僧統(tǒng)清涼國師之號,統(tǒng)冠天下緇僧,主教門事?!薄澳伦冢醋谙萄鼍蓿ù螅┬?,悉封大照國師。文宗太(大)和五年,帝受心戒于師。開成元年,帝以師百歲壽誕,賜農財食味,加封大統(tǒng)國師?!薄爸型馀_鋪重臣,咸以八戒禮而師之”。澄觀“生歷九朝,為七帝師”,于唐文宗開成四年( 839)卒,年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輟朝三日”,命“重臣縞素”,隆重葬之。被尊為“華嚴宗第四代祖師”。高僧大德,慈化大師、大圓滿的祖師布瑪莫扎以虹光身、澄觀國師、杜順和尚等高僧不僅修習有成,而且著述頗豐,為后世研習華嚴要義積累了寶貴財富。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崇寺(護佛)文化:從東漢永平年間開始,漢明帝劉莊使外域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傳法布道,就打下了帝王崇佛弘法的深刻烙印。以后各代,競相效仿,形成了這座名山獨特而宏富的名篇巨制。而崇信佛教的歷代帝王,同樣注重返往巡幸觀禮。史載。魏孝文帝常于京都平城到此巡游,并下令五頂各置一寺,始供五方文殊,東臺建寺奉聰明文殊,成就了啟智祈福的殊勝拜謁道場。到隋文帝,在開皇元年,帝下詔再建文殊殿,造像以供,指示安撫僧侶,讓其誦經祈福,庇佑國泰民安。唐太宗對東臺文殊信奉不移.貞觀二年頒旨在東臺頂設齋供佛敬菩薩,并詔日:“朕惟神道設教,慈悲為先,玄化潛通,亭育資始??”除武宗滅法 、以外,唐朝成為我國歷史上佛教的極盛時期,東臺望海寺,也是太宗皇帝下令撥款重~予修葺的重點佛寺之一,皇帝禮謁聰明文 ∽殊,當作皇家祈福道場。宋、元、明各代,五臺山佛教屢見新盛.上東臺望海寺更不例外,在皇家的高度重視 、下,香火極旺。歷任帝王或登臨,或撰文,或賦詩,各種志書均有記載。z這里重點記述近代歷史上皇帝對東臺頂的垂愛。大清皇帝入主中原,對佛教崇信有加,特別禮遇五臺山,從首位皇帝開始,隔歲朝臺,梵香祈愿,康熙五次朝禮,乾隆六度重游,創(chuàng)下了皇家親臨的次數先例。康熙皇帝登東臺覽勝拜謁后,大發(fā)感慨,親筆題寫了《御制東臺望海寺碑》,碑文中敘:“周官職方民,掌天下之圖。辨九州之國,州表一山為鎮(zhèn)。蜞其巔可以望海者,則揚之會稽,袞之岱,青之沂,幽之醫(yī)元閭,凡四山焉。惟岱距海較遠,登日觀,望扶桑,其魯曉峻極,尤非他山可比也。五臺隸并州,州境無海。而臺之東峰以望海名,蓋云中上黨,晉地天下之脊。山之麓既高,而臺之高復三十余里,龍泉以東,崗巒陵阜,皆處以下。遠瞰滄瀛諸州,景光向恍,儼若紫瀾浩淼,與清顆之氣相接,記稱旭日東升,望大海若陂澤,信以為哉。臺有寺,榱棟程桷,不蔽風雨。朕省方登此,命加修葺,復其初制,蓮臺法相,固極莊嚴已。四方之人。得于焉信宿,縱睇渤海之朝墩,以視夫岱宗日觀,又何多讓耶!遂礱片石,文以記之?!笨滴趸实鄣巧蠔|臺,極目遠眺,大發(fā)感慨,他由揚州的會稽山,袞州的泰山,青州的竹山,幽州的醫(yī)元問山聯想起來,感到只有泰山離海較遠,登高望日極為殊麗。他山不能與之相比。而五臺屬晉,境內無海,東臺卻用望海命名建寺,高廣雄偉,海拔三十余里?;实蹖⒋舜蔚菛|臺感想寫成一則文章,文臣大吏立即刻碑御制,立于東臺,以示不朽。乾隆皇帝比起祖父來,對五臺山佛教的崇信有過之而無不及.乾隆十四年春三月親登東臺頂,禮謁觀日出,親撰《望海寺碑文》?!按仁弦孕院槿f法之宗.故息心凈心必窮極海藏,超證圓通乃為深入佛海。眾生緣未成熟,則皆以津筏濟度,令至彼岸。學人勤苦精進.以求證入.固瞻望覺海而未測究者也。東臺之峰與寺,并以望海名?!吨尽贩Q東望大海,如波若鏡,蓋蕩云沃日之觀境,固然已。朕命修葺此寺,因思即境征名是世諦,非義諦也。夫佛說國土如恒河沙,皆依華藏世界海住,國土無量,海亦無量。今踞一峰之頂瞻望一隅,遂以為是大觀.而即藉以表佛剎之號乎。象教流入震旦,緣盛于東。東臺那羅延窟,《經》云是菩薩住處。天龍八部圍繞供齋,則海會即在山中。瞻謁曼殊者,但當于此尋源,東望海溟,猶墮見網。昔圣祖駐蹕茲山,諸寺皆降御筆,而茲寺獨顏以般若,原可循本而悟真詮矣?!边@是乾隆十四年春三月,皇帝登東臺觀日覽勝謁文殊之后的御筆.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五度朝臺,在山中各寺均留有御筆,惟在望海寺書寫最為精嚴,原來這里是一個聰明文殊真實的演教弘法之處。乾隆皇帝不僅下令撥款修筑望海寺,親撰修葺碑文,除了帝王崇寺護佛外,歷代名相重臣均有護法記載,尤其登東臺覽勝朝禮者更甚。以宋代丞相張商英為最?!肚鍥錾街尽酚涊d,宋哲宗元祜二年二月,張商英到五臺山,于二十九日到東臺,當時東臺五色祥云涌現,車輪般的白色圓光從地面跳躍而起,張商英詩興大發(fā),隨口道:云貼西山日出東.一輪明相觀云中。修行莫道無撈摸。只恐修行落斷空。待張商英的詩偈說完,大風推著云霧奔涌而至,仿佛要推倒整座山峰。 

名僧文化:澄觀,(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在應天寶林寺出家,十四歲得度,三十九歲時,“誓游五臺,一一巡禮?!痹诒樵L五臺山名剎勝跡之后,留居大華嚴寺研習《華嚴經》,在寺中主講《華嚴經》五年。后來,澄觀覺得“華嚴舊疏,旨約文繁。”于是,“旦暮策懷,思惟造疏?!碧频伦谂d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觀謝絕交游,在大華嚴寺制疏閣重新注疏《華嚴經》。至德宗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歷時三年多,終于著述出《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唐代宗時,澄觀被代宗“事以師禮”。唐德宗又尊其為“教授和尚”,“詔受鎮(zhèn)國大師號,進天下大僧錄?!睉椬诩次?,“敕有司別鑄金印,遷賜僧統(tǒng)清涼國師之號,統(tǒng)冠天下緇僧,主教門事?!薄澳伦?、敬宗咸仰巨休,悉封大照國師。文宗太和五年,帝受心戒于師。開成元年,帝以師百歲壽誕,賜農財食味,加封大統(tǒng)國師?!薄爸型馀_鋪重臣,咸以八戒禮而師之”。澄觀“生歷九朝,為七帝師”,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卒,壽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輟朝三日”,命“重臣縞素”,隆重葬之。被尊為“華嚴宗第四代祖師”。有唐一代,五臺山名僧輩出。澄觀法師以及歷代高僧的著述與趣聞,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五臺山東臺附近,所謂清涼大尸陀林中,曾經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鄔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智者加納思札、大班智達布瑪莫札、大譯師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禪定。特別是善財童子于此首次拜見文殊菩薩并發(fā)菩提心,而后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識,最終由文殊菩薩加持,真實見到猶如大海般的普賢壇城,宣說普賢行愿。大圓滿的祖師布瑪莫扎以虹光身長住于此,直至此劫壞空。有笠子塔一座,相傳是宋代宣和年問代州牧登頂.與慈化大師共同見到了一位外方僧人進入那羅延窟,留下笠子,后建塔紀念。明代嘉靖年間秋月禪師。十六羅漢、佛護尊者、清涼國師等大德也曾在此修行。 為了一切如母的苦難眾生消除業(yè)障,積累?;圪Y糧,我們該精進努力朝拜三寶事業(yè)的顯現--圣地、圣像、塔寺等。十三世達賴喇嘛之經師列繞朗巴尊者轉世蒞臨五臺山,在善財洞閉關期間親見文殊菩薩之后,來到了羅延窟。1987年春天,法王他老人家在窟內閉關了整整十四天,非常不可思議。法王親口說過:“在此期間,我日日夜夜都處于光明境界之中。”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望海寺

顯現文化:大成就者們如觀音、普賢、大勢至、無垢稱、善財等地上菩薩及眷屬與文殊菩薩在此辯經,發(fā)種種神變?!肚鍥錾街尽酚涊d,宋哲宗元祜二年二月,張商英到五臺山,于二十九日到東臺,當時東臺五色祥云涌現,車輪般的白色圓光從地面跳躍而起,張商英詩興大發(fā),隨口道:云貼西山日出東.一輪明相觀云中。修行莫道無撈摸。只恐修行落斷空。待張商英的詩偈說完,大風推著云霧奔涌而至,仿佛要推倒整座山峰。見了這種現象,張商英問其故,主持僧報告:“剛才是巡檢大人手下兵丁,拿來肉在鍋里燒煮,我們無法管住,以后一定不能讓人們這樣做了?!比鹣竦娘@現,更表明了東臺是聰明文殊的真實所在。 2019年6月7日(朝圣五臺山之日),時值五臺山望海寺(太原客運站至五臺山沿途目睹)呈現佛光(日暈)祥瑞, 

日出(旅游)文化:望海樓為觀云海賞日出之最佳處。東臺能看日出是五臺山的一大自然景觀,歷來吸引著無數的僧俗登山朝日。每當旭日初升,霞光萬道,靜謐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云山霧海之中,配上渾厚的晨鐘聲,愈發(fā)顯得莊嚴肅穆。踞高望遠,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壯闊,朝霞滿天,萬道金光射向大地,云海、雪峰、金殿金像相互輝映那。那羅延洞內最高處約3米,深約7米,洞頂上怪石嶙峋,凹凸有致。據當地人說,洞內時有白霧噴出,間有七彩光色,尤其是在雨后,景象甚為壯觀。觀東臺日出是期待,欣喜與感動,初生的太陽就像人初生一樣,純凈,經過世事磨礪,有了各種故事。從日出到日落,就像人的一生,只不過太陽落下會再升起,人不會。所以在有限的人生中,活的精彩,才不枉此生。黎明前,天空墨墨,東方地平線上透出縷縷紅霞,一點紫紅緩緩升起,由暗到明,驀地,微微一躍,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頃刻,朝霞滿天,五臺山變成金色世界。天氣晴朗時,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可觀賞到壯麗日出的全過程。在海拔2796米的五臺山東臺頂,踞高望遠,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壯闊,朝霞滿天,萬道金光射向大地,云海、雪峰、金殿金像相互輝映。 

云彩文化:那云海,如棉如絮,或沖天而起,或萬馬奔騰,或重塞天地,或與大山融為一體,或與太陽親密接觸,云在山間翻滾著,時而如絮鱗鱗片片,時而如濤洶涌奔來,時而如僧緩緩飄過。時而如獅子,時而如蓮花,時而如鳳凰,令人震撼。

文物(遺跡)文:古文殊殿供奉隋代四臂文殊菩薩,手持寶劍斬斷世間一切煩惱,給人文化啟迪,以開啟智慧之門。寺古跡現僅存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至1125年)建的笠子塔, 院內有一明萬歷七年(1579)所鑄大鐘。

遺跡(存)文化:那羅延窟、笠子塔、觀音坪、東臺溝,棗林、五王城、天城、大會谷、華林、溫湯泉、馬跑泉、龍泉關、舊路嶺、鐵鋪、棲賢谷、觀音洞、化竹林、青峰、現圣臺、明月池、石佛嶺、浸天石、研伽羅山、紫府、黃巍嶺、觀東石等二十六處靈跡遍布其間。臺東側的那羅延窟,是生成于遠年的巖溶洞窟,其內風清氣香,盛夏依然結冰。被歷史上的游人信眾所青睞,也被后人譽為菩薩住處和神龍所在。覺一法師主持修復東臺龍王殿時,開挖基礎過程中,掘出了一尊金剛手菩薩,一尊四臂觀音。經初步考證,應為明代遺存,并且具有明顯的藏傳佛教造像特征,佐證了望海寺漢藏文化交流的歷史。古有靈跡廿六處,現略述九處。那羅延窟:那羅延,天力士名。有堅固不可摧、金剛不壞而具大力量之意。那羅延窟是文殊秘宅,在東臺頂下不遠的半山腰處,海拔2769米。傳說那羅延窟和金剛窟是相通的。在臺東畔,其內風氣凜然,盛夏有冰,能吐納云霞或有燈光射出?!度A嚴經》中說,此是菩薩的住處,也是神龍所居的地方。(學按:《法華經》中說的龍女是否在此居住哩?其實她也是文殊的化身,此中淵源義理,茲暫不說。)笠子塔:座落在東臺頂北麓五百米處。宋代宣和年間,有代牧(官職)趙康弼和慈化大師,見到異僧進了那羅延窟,外面只留下了笠子,乃建塔藏之。 塔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形制為一座覆缽式的喇嘛塔。笠子塔,是東臺一大圣跡,該塔通青石砌筑,高約五米。塔基平面呈方形,石質束腰須彌座承托著甕形塔身,塔身上又置一圓形基臺剎座,其上為十三級相輪剎身,笠子塔原來的華蓋及塔已毀,只留下了剎桿。棗林:臺之東北方,在元魏永安二年時,恒州刺史延慶,因為打獵到此。家仆四人在逐一白鹿時,偶見大宅高樓,鹿即竄入。有一長者須發(fā)皆白,拄仗而立。且曰:鹿乃我家所有,你們何故妄逐?仆人曰:你不讓殺鹿食用,但是我們很餓??!翁指東林之棗說:才成熟,你們可以食用。四人乃去食棗,而且還摘了一些以進主人延慶。慶覺怪,乃去尋找,則什么也見不到了!天域:五王城側靈跡記云:天城者,乃變化成的寺廟,因此是不依靠地的,它是出于云霞,有紅色的樓,藍色的殿,好像是天上的宮殿,凡遇到的人,則俗世塵勞之心,頓時就會消失了。(學按:這象峨眉山金頂上,有時在云霞中現出宮殿一樣,南海普陀山也是這樣子的哩?。t谷:臺之西南溝,乃古代真人藏修處也?,F圣臺:青峰之南,唐代澄觀國師,曾見萬圣遍空,五臺停岫。明月池:臺西南二十里,過去有人在黑暗的夜里卻看見很明的月亮在澄清的水中。漫天石:在東臺頂,古來就有此怪石,在夏天就流液,而且晚上還有光,曾有人造屋于上面,則會被火燒掉了。紫府:乃五臺之總稱。遠望五峰之間,則見紫氣郁郁,神人之所居也。

石(片)窯洞文化 東西配殿各為三間石窯洞,內供石雕文殊像。唐代詩人李頎的《題璿公山池》。唐時人們在進行園林活動,疊山理水的時候,就已經用上了片石這一材料。相對于動輒千斤的巨石、奇石而言,片石體積小,堆疊亦方便,心靈手巧之人,可借片石之便,創(chuàng)造出無與倫比的園林小景。 丹皂,即丹灶,亦指煉丹的方術丹灶。此聯主要寫那羅延洞的特點

詩詞文化:宋朝的宰相張商英曾經詠贊東臺說:“迢迢云水陟峰巒,漸覺天低宇宙寬。東北分明觀大海,西南咫尺望長安。圓光化現珠千顆,旭日初升火一團。風雨每從巖下起,那羅洞里有龍蟠。”登上了南臺時,只見山峰聳峭,煙光凝翠,而細草雜花千巒彌滿,宛若鋪上錦鍛一般。詠東臺之壯觀:“攀巖聳步上層巒,身世悠然宇宙寬。一望滄波迷大海,遙瞻紫氣接長安。丹峰隱隱霞光映,碧樹重重月影團。怪道陰云生石洞,從知靈物此中幡?!泵鞔娙巳f象春。 “石窟開巖畔.靈蹤接上方。云霞常出沒。神物自幽藏。冷積千年雪,虛明五夜光。東南觀海岱,煙水思茫茫?!泵鞔娚屾?zhèn)澄。明代僧侶詩人釋鎮(zhèn)澄作詩道:“夢里乾坤度幾秋,窮源直到海峰頭。短筇擊碎那羅窟,佛國恒河任爾游?!泵鞔娙酸尩虑逶鴮懙溃骸安哒葻熛纪猓仃P虎豹林。路當崎曲險.山入塞垣深。慘淡黃云色,蕭條落日明。邊笳如怨客,嗚喧嶺頭吟”。明代詩人高云登東臺,有感作詩道:“云飛霧卷露層巒.目射瓊臺法界寬。勢插斗千疊險。根維坤軸萬年安。樹聲入耳波翻海.嵐氣燕衣翠作團。攀盡藤蘿嗟力倦.何殊蜀路乞千幡?!笨滴趸实蹖|臺望海峰觀景所見寫成詩作,至今廣為傳誦?!罢l架鰲為柱,神州在一方。重關連委粟,半夜豁扶桑。曉散嵐光白,晴收水氣黃。瀛儒不可極,萬里自蒼茫?!鼻』实圻€多次有感賦詩,其中一首是:“天半瞻蘭若,鐘聲發(fā)上方。只疑查到漢??照f海生桑。積雪山皺白,經霜葉染黃。圣蹤馀想像。云際辨微茫。”。當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任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曾三次登臨東臺,于一九九七年盛夏登臺有感賦詩一首:“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云海作舟?。瘹鉂M神州?!?nbsp;“表我大圣五智已圓、五眼已凈,總五部之真秘,洞五陰之性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頂分五方之髻,運五乘之要,清五濁之災矣。其東南西北四臺,皆自中臺發(fā)脈,一山連屬,勢若游龍,唯南臺特秀而深居也?!保ǔ斡^國師)。詠東臺云及佛光景觀題作:“《禪畫》:三獅雄居迎鳳凰,佛陀巡游顯圣王,金色蓮臺安眾足,白鶴雅音潤心房。”,“《云》:曼陀花開見慈尊,圣塔高聳天眼通,遙觀香爐生紫煙,筆直佛心悟中升?!保啊对浦姓Z》:龍嘴張開顯神威,旁生歡樂戲耍飛,彩虹當空織仙庭,塔頂搭建通天梯?!保啊洱埵狻罚喊菏讖埧诩{寶珠,騰空躍起滿天輝,佛光圣出沐金流,寺塔院表清凈歸?!保啊断槿痤}照》玉馬騰飛躍天坡,仙門頓開歡喜多,龍神護衛(wèi)現祥瑞,虔誠朝圣殊勝歌。","《祥云》:雄鷹伏峰巔,龍嘴吻山川,化雨洗塵埃,頓悟心知先。",“《東臺。云》:花蕾系縛簇仙庭,金鶴勁舞乃天成,九霄秘境圣賢游,漫步蒼穹露真容?!?,"《東臺。獅》:望海寺院聳九天,雄獅屹立吼山川。妙德化現呈眼簾,虔誠禮佛悟無生。","《東臺?;ā罚郝永ň幙椌I,龍神護佑圣地巡,不識五臺臧真諦,有緣視宴堪一流。","《朝霞。東臺》:彩霞溢彩望海生,頂天立柱旭陽冉,玉帶哈達皆圣物,佛字隨緣只擎天。"(當代昌興居士)。詠東臺,“《詠東臺》:鰲背雄插云峰巔,東臨寺樓閱海天,似望圣境琉璃國,妙德師利說法歡,霧卷云收頓覺無,空林仙庭心胸添,鳥鳴獅吼俱樂作,那羅洞里瞻遺篇?!保ó敶邮坎d)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建筑(塔樓)文化:原有山門、過殿、 正殿、南殿、笠子塔、望海樓等建筑。寺院青磚塔是隋代所建,東臺頂原建望海樓一座,高十六米,三層五間,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樓是專為游客和信眾們觀日出而建筑的,后被毀。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師於原址重建望海樓。石牌坊,上書“東臺頂望海寺“。東臺頂上的牌樓。

楹聯文化:"峭石千重立;藤蘿百道開。"(峭石:高峻矗立的山石。藤蘿:蔓延生植物,有紫、白等色)。此聯說東臺山石險峻,植物遍布,景色奇美。"手持多貝葉;心內有瞿曇?!埃ㄘ惾~:即貝葉書,指佛經。古代印度用貝葉書寫佛經,故名。瞿曇:梵語音譯,也作喬達摩,釋迦牟尼族姓,后以瞿曇為佛之代稱。)“試問本來無一物;更從何處悟三生。"(本來無一物:語出《壇經》禪宗六祖慧能之偈:“菩提本無 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意為:原本就沒有一種有形體的東西。悟:對佛教教義的認識和理解。三生:即三世。指前生、今生、來生。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凡已生已滅之法叫做過去世,已生未滅之法叫做現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來世。)"峰騰云海,葉葉扁舟從眼前飛過"(巒披異彩,茫茫霞波自腳底生來,作者向之)"峭石千里,鼓勇攀登三晉險;晴空一碧,放懷賦詠五臺秋。"(作者魏寅。)“萬年冰,靈液供丹皂;千古洞,清心照玉壺。(那羅延洞聯)”?!罢婊谕ǎ瑘A光射出游人影;凡圣交徹,靈霞染盡宿客衣?!保ㄗ髡撸合蛑捌铝⒏Q色相;清地皓月照禪心?!保ㄗ髡撸合蛑暗し咫[隱霞光映;碧樹重重月影團。"(作者:魏寅)"綠水無愁風皺面;青山不老雪白頭。"此聯來源于清代一副對聯:“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贝寺摰囊馑?水本來是沒有什么煩愁的,因為他像鏡面一樣平靜沒有一點皺紋,但當風吹過的時候就起了波瀾,就像起了皺紋,山原來是不會老的,但是因為山頂的白雪而顯得好像白了頭一樣!擬人的方式,比喻因為外界別的原因使自己改變。此聯的經典之處在于作者巧妙的運用了水波與人"皺面"的相似 以及 白雪與"白頭"的相似,意境十分美妙,形象生動,而且富有創(chuàng)意,兩句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憂愁、煩惱之心事,十分形象準確. 馮少鵬書法大家、五臺山書法家協會,五臺山美術家協會共同捐贈給五臺山東臺望海寺的。贈送的佛聯上聯為:東望密洲紫氣艷天四臂文殊常呈般若,下聯為:西思智海師利妙境十方法界永現光明。

寺院文化。恢復失傳多時的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寺武僧隊。2005年,釋覺一法師成立中國五臺山書畫藝術研究院,植根于清涼、清靜、清雅的佛國勝境,以傳承中華傳統(tǒng)書畫藝術為己任,努力凝聚、感召一大批熱心傳統(tǒng)文化、富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書畫藝術家。目前,研究院已在太原、大連、北京等地建立分院,其它分院還在陸續(xù)籌建中。從臺懷鎮(zhèn)走到北京,再到黑龍江,大連,海倫,三亞,云南,昆明等等地方。舉辦書畫展、貢獻書畫、捐贈貧困學生等等。

禪書文化:2011年覺一法師創(chuàng)辦了東臺望海寺中國五臺山書畫研究院,先后舉辦了五十多場書畫聯誼與筆會,重點拓展佛法與書法的交流平臺,深切闡發(fā)禪法與書畫的意趣妙理。原中書協主席沈鵬、張海親自為書畫院題匾,著名國學大師、書畫藝術大師范曾題詞, 特聘我國老一輩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嫡孫齊秉頤,徐悲鴻大師的長子徐晉平為書畫院副院長。不少名家與大德慕名前往,參加各類筆會聯誼。覺一法師倡導并親自組織在大連、北京、石家莊等地創(chuàng)辦了書畫藝術研究院,擴大了交流范圍,拓寬了交流平臺,使五臺山佛教文化大放異彩。中國五臺山云數據10月11日電訊(楊康 白雪婷 賈守義)10月10日,中國著名書法家陳銘老師一行蒞臨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寺,在釋覺一大法師的陪同下,觀日出日落并瀏覽奇觀異景后,現場即興揮毫筆墨。(陳銘老師師從沈鵬先生,深受沈先生書為心畫的理論熏陶。1943年生,蘇州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善寫行、楷,隸等多種等書體,尤其擅長行草。他的書法繪畫評論文章發(fā)表于國內主流報刊、雜志,產生了一定影響。其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區(qū)展覽并獲獎。觀陳銘老師行草,其特點用筆爽利,奇?zhèn)壬?,跌宕奔放,氣脈相貫,具有瀟灑俊逸之氣韻)著名書法家趙長青拜訪五臺山東臺望海寺2019-06-09 12:11著名書法家趙長青一行七人赴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寺,拜訪住持釋覺一法師并交流書法藝術。一展妙筆高情,親自贈送墨寶,以結善緣,留下最酣暢瀟灑的翰墨意蘊。(趙長青,1953年7月生于黑龍江省巴彥縣,研究生學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年輕時曾就讀于黑龍江文學創(chuàng)作講習所,在省級、國家級報刊發(fā)表詩歌、歌詞、散文、文藝評論多篇,分別有《望大陸》、《五環(huán)之花》等四首歌詞在《中華情》和2008北京奧運征歌評選活動中獲獎。曾先后出版《飛翔的樂章》和古體詩《紫懷堂詩稿》等五部詩集,2010年中國作家協會為其舉辦詩歌研討會?,F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中國長城學會書畫院院長。年輕時曾就讀于黑龍江文學創(chuàng)作講習所,在省級、國家級報刊發(fā)表詩歌、歌詞、散文、文藝評論多篇,分別有《望大陸》、《五環(huán)之花》等四首歌詞在《中華情》和2008北京奧運征歌評選活動中獲獎。曾先后出版《飛翔的樂章》和古體詩《紫懷堂詩稿》等五部詩集,2010年中國作家協會為其舉辦詩歌研討會?,F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中國長城學會書畫院院長。)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慈善文化:鑒于東臺頂緊鄰五臺山鴻門巖,冬春兩季偶有過往行人與車輛遇上風雪被困,陷入生命的危險,八年前,寺管會就在鴻門巖設立救助站,實施了扶危濟困搶救生命的慈善行為,深得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1)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在大連舉辦一次放生法會,在眾善信中倡導素食養(yǎng)身,號召不殺生,關愛一切有情眾生,將慈善事業(yè)推廣開來。在他的大力資助下,在海龍市建起一座希望幼兒園,百余名幼兒免費人園。臺懷中心校建設時,覺一法師解囊相助,諸如鄰村修路、架橋、養(yǎng)老等公益事業(yè)的資助,已經難以計數。為了方便與眾生溝通,將慈善事業(yè)做大。真正救助需要幫助扶持的弱勢群體,早在2008年,覺一法師就倡導并建立了慈善基金會,并在東北設立接待站,利用有限的善款拯救那些瀕臨危險境況的苦難者。2012年10月6日曾遠去大連為放生團主法放生祈福佛事法會;2013年農歷2月19日為大連念佛堂開光主法;2014年8月7日,大師聽聞臺懷鎮(zhèn)鴻偉中學辦學經費異常緊張,學校教學環(huán)境差,慷慨解囊為鴻偉中學捐資2萬元。2)主動要求參加慈善義捐和贊助書畫活動。為了使書畫藝術與佛教的慈善禪意相融合,五年問,覺一法師倡導并親自組織在大連、北京、石家莊等地創(chuàng)辦了書畫藝術研究院,擴大了交流范圍,拓寬了交流平臺,使五臺山佛教文化大放異彩。

信行文化:在捍衛(wèi)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緊步時代潮流,堅持愛國愛教,使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深入貫徹黨和政府關于宗教信仰的政策和法令法規(guī),努力踐行“人間佛教”精神,教誨弟子信眾正信正行,把文殊道場看作教化人們向善從好的宣傳陣地,贏得了大眾和信士的衷心擁戴。請專家及大德擬制修復方案,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維護占碑舊塔,復修文殊殿,補修天王殿,重新修筑了齋堂與僧寮。堅持利用每一位居士的布施,修復古剎,弘揚正法。十余年間。先后修復了綿山云峰寺、介休吉祥寺、虹濟寺、太原小店寶林寺、孝義觀音寺、七佛寺、文水觀音寺。


參考資料

(1)五臺山望海寺 360百科

(2)清涼學堂 | 東臺望海峰望海寺楹聯賞析

(3)胡春良||五臺山東臺望海寺楹聯(散文)

(4)文殊大圣神行錄 

(5)華嚴代有才人出——東臺望海寺住持覺一法師印象、

(6) 五臺山金剛座:文殊菩薩頂上的五髻五智

(7) 東臺望海寺之一一一作者安建華

(8)五臺山 東臺望海寺詩十首(昌興) 傳統(tǒng)文化扎根網  2019年8月14日

(9)詠東臺 望海峰(當代居士昌興)傳統(tǒng)文化扎根網 2019年8月19日 

(10)圖片攝影均系釋覺一法師

(編輯:鑫果)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相關閱讀: 清涼佛國與東臺學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