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北京娃有板有眼做蜀繡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2019-07-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一邊是巴蜀繡娘手中的絕世精品,一邊是活潑好動的北京小學生,看起來毫不搭界的兩個事兒,卻在通州區(qū)徐辛莊小學的課堂里融合了起來。



一邊是巴蜀繡娘手中的絕世精品,一邊是活潑好動的北京小學生,看起來毫不搭界的兩個事兒,卻在通州區(qū)徐辛莊小學的課堂里融合了起來。

學了兩個學期的孩子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就能完成一件簡單的作品。

“這個色彩搭配的好,很有想象力”“這個用鉤邊的針法遮住不整齊的邊緣會更精致一些”。通州區(qū)徐辛莊小學的專用美術教室里,來自成都市郫都區(qū)的蜀繡老師馬圣航輔導著課外社團的孩子們。這是本學期最后一堂蜀繡課了,孩子們都格外珍惜,排著隊請老師指導。他們一針一線、有板有眼的樣子,很難想象這是一批學習蜀繡還不到一年的小學生。

孩子們的作品別有一番童趣。

蜀繡又名“川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其悠久歷史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與蘇繡、湘繡、粵繡并列為我國四大名繡。從去年開始,通州區(qū)徐辛莊小學、潞河中學等5所學校分別引入了蜀繡課程?!罢n程一推出,30個名額很快就報滿了,意外的是還有很多男生愿意參加這個社團?!毙煨燎f小學校長藺再斌介紹。

絲線、綢布、繃子、鋼針,是蜀繡工藝的基本要素。

為了教好這些孩子,引進課程的同時,項目負責人王京特地三赴蜀繡發(fā)源地——成都市郫都區(qū),請來5位老師專職任教。馬圣航老師是四川人,曾跟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易啟明學習。

通過學習蜀繡,孩子們在審美和勞動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為了讓從未接觸過蜀繡,甚至沒摸過針線的孩子們快速掌握蜀繡的基本技法,馬老師改用棉線代替絲線,這樣孩子們操作起來就容易得多,等手法逐漸嫻熟起來,再改用絲線。

宋梓豪上課協(xié)助老師為同學服務,自己的作品要回家完成。

5年級的宋梓豪是個細心又懂事的孩子,8歲起就跟著媽媽學習釘扣子、縫衣服。一次,馬老師看他繡得比較快,就安排他幫助同學們分線、剪線。宋梓豪不慌不忙地站到講臺旁,把一團團棉線逐個整理好,擺放整齊……從那以后,他就成了馬老師的小助手。

徐辛莊小學的10名學生參加了通州區(qū)特色實踐課程展示活動,來賓們贊嘆不已。

短短兩個學期的課程快要結束了,在前不久舉行的一次通州區(qū)特色實踐課程展示活動中,徐辛莊小學的蜀繡展示讓來賓們贊嘆不已。藺校長表示:“孩子們在這么小的年齡就接觸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對于綜合素質的提高非常有幫助。他們能坐得住,能拿出作品來,這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編輯:月兒)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