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崔榮德早在1993年3月在《青年月報》公開發(fā)表詩作《鄉(xiāng)土詩人》就奠定了他在中國詩壇鄉(xiāng)土詩人的文學地位。
鄉(xiāng)土詩人
崔榮德
披一身清風
赤足走進鄉(xiāng)野
不在乎名字能否成活
只在大刊小報中
尋找自己的聲音
你的聲音結(jié)實而飽滿
撒向哪里,哪里就生根發(fā)芽
枝枝葉葉花花果果
以一株不死的大樹形象
伸向遼闊的社會空間
詩人,我的鄉(xiāng)土詩人
你的生命因你的詩歌
永葆青春
時任河北衡水師專校長江寶才先生當年讀了他這首詩歌,非常震驚,連聲夸獎:不錯不錯,一個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詩歌訓練,在25歲之前就能寫這么出色的詩歌作品,實乃天才。北師大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主任譚五昌教授曾說過”衡量天才詩人的標準是看他25歲以前,在具有歷史感的年齡以前是否寫出了代表作“,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定性,崔榮德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天才詩人了。
我和崔榮德認識是上個世紀九十年初,那時,他在酉陽鄉(xiāng)村一所中學代課,他在上課之余創(chuàng)辦了紅土地校園文學社,由于有共同的愛好,我們經(jīng)常在周末時切磋詩歌,有時也在《南國詩報》《蓓蕾詩報》等知名內(nèi)刊發(fā)表詩作,那時,他因為愛寫一些小詩和雜文之類的東西,被河北《雜文報》評為特約通訊員。有一天晚上,他在酉陽縣城一家餐館喝二兩小酒后,穿著他第一任老婆為他縫制的風衣,持著雜文報社為他頒發(fā)的通訊員證件在飛來峰里面小巷里轉(zhuǎn)悠。我剛從里面出來,見他二麻麻(喝酒后微醉的樣子)的,知道他喝酒了,于是扶他出來,他說他要去報社采訪,我說這么晚了,人家早已下班,你白天去吧!他說白天個卵,我們又不認識,人家會卵火(理睬)我這個土巴佬(鄉(xiāng)下人)嗎?趁這晚上去,他不卵火,沒人看見,又不掃皮(丟臉)。我勸他不住,他徑直去編輯部了,后來我聽報社編輯秦家杰先生說崔榮德那晚上去他辦公室的,他們吹了一大半夜詩歌后又整了二兩白干,那回,真的把他放爬(醉)了。我知道崔榮德的酒力,一般情況他是不服輸?shù)?,這可能跟他的性格有關。
他出生在一個農(nóng)村軍人家庭,上有三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二個妹妹,他排行第四,父親是抗美援朝殘疾復員軍人,受父親的影響,崔榮德秉承父輩的硬漢基因,對生活中歪的邪的硬是看不慣,看不慣了就愛說,一說到別人的缺點,別人就不高興,因此在他的生活中,他注定要經(jīng)歷許多許多風風雨雨。
《把愛和文字一路拋撒》是崔榮德從骨質(zhì)里用青春和淚水在書寫的一首與命運抗爭的詩歌。
把愛和文字一路拋撒
崔榮德
要是哪家的屋頂冒著炊煙
要是哪家的書櫥爬滿文字
要是哪家的陽臺花枝招展
我都要去
不管自己的臉皮有多厚
不管自己的肌膚有多黑
也不管自己的衣服
是否遮得住羞恥
在主人明明暗暗的天空
喝足了水,填平了肚皮
望著人家念書的孩子賞一個笑臉
望著人家書櫥上爬滿跳動的文字
搓揉紅腫的眼晴,然后
趁人不注意回過頭來
望著人家陽臺上水淋淋的花朵
作一個意味深長的啞謎
教堂里8:30的鐘聲響起
服服貼貼的孩子們
怕我愛我,他們硬要把我
推上香龕然后畢恭畢敬地
獻上虔誠的祭品
也有不聽話的孩子
在我的大眼睛中
接受教鞭的親吻
我自己的心
卻刻下了道道傷痕
趕場的日子我從不上街
街上琳瑯滿目的商品
見到我像避瘟神一樣躲開
一旦被釘鞋匠逮住
我僅有的生活
就眼睜睜地釘進了鞋底
理發(fā)師最不喜歡我
他硬要砍掉我的長發(fā)
還得剃掉我多年的積蓄
書店和郵局是我的避風港
在那里,為了一本好書
或寄走一疊書稿
微笑中,我慷慨地付出了
三十年的青春年華
樹上一只鳥嫁給另一只鳥
我從不斜視和眼紅
以前我也有過一只鳥
那是在南國某一所大學黃昏
她不堪清貧的寂寞
嘰嘰喳喳地飛向別人的枝頭
留下孤單的我
乘滾滾北回的列車
把頭縮進山村
手擱在講桌
精心喂養(yǎng)大山
瘦弱的文明
這一張饑渴的嘴呢
待女兒和母親熟睡后
蹲在大學外語師范班墻角
大模大樣地
模仿洋人
十年來賤名常常躺在報刊
最不顯眼的地方
一不小心也掉進詩集和辭典
于是就有遠方盛情相邀
可惜我身上擠不出半滴油漬
孤獨無奈中我再次
走向故鄉(xiāng)香噴噴的泥土
讓自已淡紅的血液涓涓流淌
讓自己青澀的文字
在故鄉(xiāng)廣袤的大地牢牢根植
稱不上孔子的后裔
沉沉暮靄荊棘草莽中
我始終是一只
負債累累的蝸牛
幾度風雨幾度滄桑
家蜷縮在我蛇皮袋內(nèi)
一直伴隨我顛簸前行
以后的日子在我看見別人
而不能讓別人看見我的酉陽
父母老師學生領導同事朋友
還要至親至愛的親人
他們在我冰冷的心中
點燃熊熊篝火
這撲騰騰紅映映的火焰
映紅了我早已憔悴的臉
也映紅了孩子們
期末鮮紅的成績單
蹲在中國最幽靜的角落
不認識電飯煲液化汽
終日守著柴煙熏黑的四壁
一個人獨自喝酒
喝它痛快喝它大醉直至嘔吐
把自己心中的怨恨和不滿
嘔它稀巴大爛
把自己腹內(nèi)的苦悶和憂郁
吐它遍地狼藉
然后在高喧旋轉(zhuǎn)的二十一世紀
一個人悄悄睡去
不知今霄酒醉何地
夢醒又在何時
天亮以后我依然沿街乞討
走過鄉(xiāng)村走過城市
衣衫襤褸中我厚顏無恥
將討得的愛和文字一路拋撒
等待它生根發(fā)芽,然后
走進人家的花園看哪一束花
在某朝某代某年某月某日某時
結(jié)滿我崔榮德的名字
我就把她小心移回自家陽臺
讓她的骨質(zhì)浸滿我的詩篇
讓她的靈魂在我空虛的日子
把我的生命重新支起
九十年代初,崔榮德受湖北天門中學教研室張巨宏等老師邀請參加中學生課外讀物《初中作文教程》的編寫,后來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面向全國發(fā)行后,在全國產(chǎn)生了極大的反響,于是廣州私立華聯(lián)大學聘請他去做圖書館管理工作,工資不菲,與此同時,家鄉(xiāng)小河鎮(zhèn)小崗鄉(xiāng)中學又聘請他做中學代課教師,為了家鄉(xiāng)的孩子,他辭去高薪回到了鄉(xiāng)村,妻子不理解他這個”反?!钡臎Q定,于是借故挑起家庭矛盾后遠走他鄉(xiāng),十年不見蹤影。崔榮德一手握住粉筆一手牽著年幼的女兒,”青菜煮白水/批閱一頁頁清談素潔的日歷”。這段時間,他輾轉(zhuǎn)酉陽5所鄉(xiāng)村中小學,與命運進行頑強的抗爭。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他因為詩歌,許多人對他產(chǎn)生了異樣的目光,讓他飽受生活的委屈和生命的煎熬,同時也因為詩歌,讓他在極度消沉中一次又一次站立起來。家庭的破碎、幼小的孩子、年邁的父母、自己命運的漂泊,這一連串的打擊,多少個白天和夜晚,他的神經(jīng)到了幾乎崩潰的地步,這時,他想到了詩歌,他拿著發(fā)表自己詩歌的報刊,心慢慢地平靜下來??梢哉f,是詩歌挽救了他的生命,把他一次次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難怪他多次對外人說,詩歌既害了他同時也拯救了他,要不是詩歌,他生活肯定不會這么累,同樣,要不是詩歌,他也許早已不是崔榮德了。十年來,他用生命記錄了這一段清苦日子,寫下的這首悲壯詩歌《把愛和文字一路拋撒》后來在我們當?shù)攸h報副刊上公開發(fā)表了,崔榮德聲名鶴起,短短的一個月收到全國包括一些大學教授的300多封讀者來信,紛紛點贊和鼓勵。有個叫冉玉峰的青年詩評家還在《酉陽報》上署名專題發(fā)表了關于這篇詩歌的評論文章推介崔榮德其人其詩。后來,我也以《走來走去的青春》為題寫了一篇關于他的記實性文字公開發(fā)表在2004年5月酉陽報”桃花源副刊”。
有一段時間,我在遙遠的廣州聽說崔榮德沒在學校教書了,后來到處打聽,才知道他被縣畜牧局招聘為雙橋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站長了,新世紀之初,對于一個出生在農(nóng)村的孩子,祖祖輩輩都與泥土打交道的人能當上鄉(xiāng)鎮(zhèn)職能部門的領導,這是何等的榮耀,崔榮德實在舍不得丟下那些可愛的孩子,孩子們也舍不得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有一次,崔榮德說他收到一個曾經(jīng)教個的學生一封信,信中說,老師,你不教我們了,而去管豬牛,那些豬呀牛呀難道聽得懂你那幾個ABC嗎?崔榮德邊說邊抹下了眼淚,是呀,這么多年來,為了教育,他失去了很多很多。記得他當時住在雙橋老街食品站二樓一間破舊的木屋里,沒有電,沒有任何家具,只有一張窄窄的木床和兩床破舊的棉絮。那時,他把女兒交給年邁的父母,一個人在雙橋。一天早晨,他站在門外走廊上呆呆地看著對面,只見一股煙霧從河里升起,此時,太陽剛剛出來,陽光斜射在對面松樹下的稻田,他觸景生情,隨手寫下了一首詩歌《我向往那個地方》。
我向往那個地方
崔榮德
我向往那個地方
那個地方前面是水 水后是山
鋪滿陽光的山坡
有我構(gòu)筑的小小瓦房
我倚著門窗
透過水面升騰的嵐靄
讀對門青翠的松柏
沉甸甸的稻香
我向往那個地方
那個地方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在千里之外踩著露水
聽白發(fā)母親深情地呼喚
我向往那個地方
那個地方還有一間瓦房
瓦房不遠處有一朵花兒
在為我默默地開放
這首詩最初發(fā)表在2000年12月《人民畫報》編輯的《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一書后,被中國畫報出版社公開出版,2004年2月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院選入《文學院》培訓教材。當年這首詩剛剛發(fā)表,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轟動,時任警察的中國名城文學詩歌評論員袁宏知道崔榮德的生活處境后,專程跑到他住宿的雙橋食品站樓上,與他傾心長談,那一夜,他們談生活談理想,也談詩歌。為此,袁宏還專門為他寫一篇通訊文章公開發(fā)表,標題叫《苦難圓了詩人夢》,后來見報時,編輯把標題改為了《生活圓了詩人夢》。廣東著名打工詩人,時任《飛霞文學》雜志主編羅德遠先生也寫了評論文章《現(xiàn)代人靈魂的棲息之所》,給予了高度評價。
冥冥之中,這首《我向往那個地方》既是崔榮德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又是他未來情感生活的預言。這首詩發(fā)表不久,他實在舍不得他曾經(jīng)教過的孩子們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鄉(xiāng)村教育,繼續(xù)尋找他最初的夢想。
2000年10月,崔榮德第二任妻子生下女兒后從此癱倒在床,即便如此,再大的風浪都沒能擊垮他這個堅強的漢子,他每走一所學校就把妻子背到學校,一邊精心照顧一邊認真搞好自己的教學,同時進行詩歌寫作。2008年2月,崔榮德參加公招考試被縣教委錄用分配到后坪聚寶村小,兩年后,重病的妻子頂不住天后便再也沒有醒來,崔榮德痛不欲生,含淚安葬妻子后又投入了緊張的教學任務,為了支持他的工作,為他分擔照顧七旬父母和幼小女兒的重擔,后來正如他在這首《我向往那個地方》的詩中所言,還真有一個叫花的女子走進了他的情感生活,成了他現(xiàn)在的妻子。
很多年沒有見到崔榮德了,歲月的滄桑,我們都過五了,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打聽崔榮德的消息,也在關注家鄉(xiāng)的報刊雜志,知道他后來入圍全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排行榜,被授予”重慶教書育人的楷?!薄庇详柨h人大代表””酉陽十大師德標兵”,去年還在網(wǎng)上看見他被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等單位授予“中國新詩百年最具活力詩人”,說實話,在酉陽本土詩人中,我最看重的就是冉仲景和崔榮德,他兩位詩人可以說是酉陽世紀之交”詩歌雙壁”,誠如許多讀者所說,冉仲景的《向一個女孩打聽遠方》和崔榮德的《我向往那個地方》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以震撼和美的享受。
如今,好在崔榮德生活的家鄉(xiāng)重慶酉陽對知識和文化的高度重視,縣教委獨具慧眼,把他從一個代課教師轉(zhuǎn)為了正式公辦教師,結(jié)束了他長期輾轉(zhuǎn)漂泊的日子。生活雖然得到了穩(wěn)定,但這位《鄉(xiāng)土詩人》依然《把愛和文字一路拋撒》,依然在《我向往那個地方》。從2008年2月到現(xiàn)在,一轉(zhuǎn)眼又是十多年,這十來年,崔榮德除了任勞任怨認真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生活非常低調(diào),從不以自己是一名作家詩人自居,相反,他還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和稿費收入省吃儉用,把余額用來資助他的貧困學生,同時也繼續(xù)他的文學夢,先后出版了教育專著《六瓣文德書(我的作文秘笈)》、詩集《低處的樹說》《夢回唐朝》《逆光行走》、小說集《山中,鈴聲為誰而鳴》等,2012年12月分別加入中國教育學會和重慶作家協(xié)會,2016年10月加入中國詩歌學會,去年又被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吸收為會員。
任何事業(yè)的成功,背后是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價,崔榮德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走出了成功的路子,他所付出的代價是一個常人難以想象和承受的,他的詩歌成就可以說是酉陽文學的一筆貴寶財富,確立崔榮德詩歌創(chuàng)作在酉陽世紀之交的文學地位,不僅是他一直以來與命運進行抗爭扎根鄉(xiāng)村教育,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為后來的文學青年樹立了標竿,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早期創(chuàng)辦的紅土地文學社培養(yǎng)了眾多的酉陽文學青年,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美好的人格魅力正激勵著又一代酉陽青年學子,使他們在文學的道路上勇敢地拼搏和努力探索。當然,他也有他自身的不足,他早期的詩歌作品只局限在個體命運上的觀照,視野較為狹窄。近兩年來,酉陽當?shù)貓罂苌偻扑淖髌?,反而是一些省級國家級刊物和網(wǎng)站時不時又推出他的力作,這可能是他低調(diào)處事潛沉的緣故吧,從他去年在江西《火花》發(fā)表的《烏江邊紀事》和《青蛙》兩首400行的長詩,以及前不久在中央級綜合雜志《中華英才》上推出的15首詩歌,我們發(fā)現(xiàn)崔榮德的詩歌創(chuàng)作路子已經(jīng)拓寬,他把視角指向了民族性,為他以后的文學道路鋪平了前進的方向。
(編輯:紅研)
CCTV我愛你中華《商企匯》欄目組,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誠招全國各地業(yè)務宣傳員,攝影業(yè)務團隊合作,主推誠信單位、增加品牌效應??稍谑〉厥性O攝影基地與欄目組宣傳中心。欄目主播平臺CCTV我愛你中華網(wǎng)絡電視頻道,同時和CCTV7、CCTV14、CCTV3、CCTV2等頻道都有欄目合作。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可在各省、地市設分站, 歡迎懂新聞網(wǎng)絡,有資源的朋友合作加盟、一起為社會傳播正能量。咨詢電話;010-89456159 QQ:1062421792 微信:15011204522
![崔榮德詩歌解讀](http://m.hovf.cn/file/upload/201906/18/1808023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