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連續(xù)第六次拍我們家過年。同一個中國年,過法各不同——我們家的過年是從“封門”開始的:如果臘月二十九除夕,就臘月二十八封門;如果臘月三十除夕,就臘月二十九封門。母親說,這是自家的規(guī)矩,至少100多年了。于是,每年封門前的半月二十天,母親都會給在外地的兒孫打電話確認(rèn)時間:“你們這些家在外地的,領(lǐng)導(dǎo)會讓你們提前回來吧?可別給你封在外面啊。”這意味著,只要沒有特殊原因,在外工作的兒孫必須要在封門之前趕回遼東沿海的農(nóng)村老家。
視頻 | 連續(xù)六年拍攝家鄉(xiāng)年:貼福字掛宗譜 有母親的家年味兒最濃郁
封門,其實就是貼對聯(lián)、貼福字、張燈結(jié)彩等等,先從大門開始。母親是封門的總指揮,干活兒的是她的孫子和孫女。他們都是此前一天從外地趕回來的。
母親是我們家乃至家族的主心骨,即便父親在世的時候也是如此。以前,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母親領(lǐng)著兒孫干;但近些年母親體能漸漸不濟,更多的時候只能做指揮了。過年,是家里的一樁大事,母親的指揮自然不能缺位,即便兒孫對封門的流程和規(guī)矩相當(dāng)熟稔,她也得全程監(jiān)督。她說:“年輕就容易心不在焉,有個人盯著不會出錯。”
90后和95后封門的當(dāng)口兒,母親坐在炕上清點她積攢的鋼镚兒,這是過年打撲克必備的“道具”。為什么說是道具?因為母親會將這些鋼镚兒均分給兒孫,不管最后誰輸誰贏,都得回籠到她那里,留著第二年春節(jié)繼續(xù)使用。母親說這這樣的玩法叫“鬧家瞎子”:鬧家瞎子你不能當(dāng)真,意思意思影乎影乎就得了。
在母親的全程監(jiān)督下,兒孫們將封門的事兒做得妥妥帖帖。
封門只是過年的序曲,最大的“工程”當(dāng)屬除夕當(dāng)天的“請宗”,要從早上六七點鐘一直忙到中午12點左右。何謂請宗?這有點復(fù)雜,簡而言之就是將宗譜請到外屋的正北方向懸掛起來,在宗譜下方擺放供飯供果等,“請列祖列宗回家過年”。圖為供器,平時都放在倉房一個固定的位置,除夕早晨端出來清洗擦拭干凈,供請宗時使用。
除夕請宗才是我們家真正意義上的過年。家族規(guī)矩:長子供祖。我父親是他那一輩中的老大,從我記事起,家里就有除夕請宗的習(xí)俗。以前父親在世的時候,請宗當(dāng)中的懸掛宗譜和左右配聯(lián)的事情都是父親來做,父親去世后,這種“大事”自然落到我哥和我侄子的頭上。
以前,家里過年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請宗,母親都要親力親為,今年她已經(jīng)84歲,有限的體能無法支撐太多,但依然是過年的精神主導(dǎo)和“總指揮”??赡赣H并不滿足于精神主導(dǎo)這個層面:“擺供碗我還是得親自來,你們給我打打下手就行了。”
在母親這里,擺供碗是繁瑣、嚴(yán)格且耗力耗時的。譬如用什么作為插供花的基座,在不斷嘗試后,母親最終確準(zhǔn)了用蘿卜,她說顏色好看還插得穩(wěn);纏繞供花的粉絲,要用紅墨水浸染,因為擔(dān)心色度不夠影響美觀和對祖宗的敬意,這種事情她不讓兒孫插手。按照母親的要求,過年,最好的東西一定是孝敬祖宗的,將供臺或供桌安排停當(dāng)了,一家人才能圍坐一起吃年飯。母親說:“祖宗要先吃,晚輩往后排。”
過年累,在我們家過年尤其累。除夕一大早開始忙活請宗,差不多中午12點大家已經(jīng)饑腸轆轆,年飯還仍在準(zhǔn)備中。此時,家族100多年不變的一道菜剛剛出鍋,就是將白菜、胡蘿卜和烙豆腐干等混在一起用大鍋炒。即便如今家里的年飯已經(jīng)是海鮮唱主角了,但這道極其普通的菜依然不可或缺。
吃年飯的時候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母親的臉色有些沉,因為我侄子沒有把西瓜給祖宗供上。東北的春節(jié),西瓜是稀罕物。侄子說:“這個西瓜我可是買回來孝敬您的。”母親則說:“既然是孝敬我的我就做主了,把西瓜給祖宗供上,我吃不吃能怎么地?”侄子無奈,只好乖乖地順從。母親的話,在我們家相當(dāng)于“圣旨”。這事兒,左鄰右舍都知道。
長孫乖了,當(dāng)奶奶的心氣自然就順了。于是母親提醒:“菜都上齊了,你們不拍照嗎?不是要發(fā)朋友圈嗎?”
看到哥盯著刀魚拍,母親立即提醒:“蟹子最好看,你得拍蟹子啊,那發(fā)到網(wǎng)上多帶勁。你要是不發(fā)蟹子,別人就好尋思了,這戶人家過得不怎么地,守著海邊過年連蟹子都沒有?!?
母親身形干瘦,卻是一個氣場強大的人,家里過年的熱鬧都圍繞著她,她也很配合。孫女拿起手機給她拍小視頻:“奶啊,你今年準(zhǔn)備要多少壓歲錢?”母親答非所問卻不失她一貫的冷幽默:“不給我就要。”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兒孫在傳看剛剛拍攝的視頻,母親依舊端坐炕上,等待著各種擺拍。在過年的事情上,母親一直帶著兒孫恪守家族的各種傳統(tǒng),卻也從不拒絕新鮮事物。發(fā)號施令的時候,母親是長者,一起玩鬧的時候,母親是朋友。歷來如此。
玩笑歸玩笑,孫女給奶奶準(zhǔn)備壓歲錢那可是認(rèn)真的。
子時時分燃放鞭炮拜年問好,這個過程在我們家被稱為“發(fā)子”。發(fā)子的時候,母親拿著兒孫孝敬的壓歲錢說:“這些錢我給孫子孫女?dāng)€著,孫子要結(jié)婚的時候好用、孫女要出國的時候好用,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我要這么多錢干什么?!蔽覇柲赣H:“你給他們攢了多少壓歲錢?”母親說:“這可不能告訴你。”好吧,跟自己的兒子還“耍心眼”,母親的隔輩親可見一斑。
發(fā)子之后全家圍在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要舉杯共慶時母親說,酒我是喝不動了,就用一只蟹子湊數(shù)吧,象征和諧是不是也挺好?
自除夕請宗開始到大年初二晚上送年止,家里宗譜前的香火就不能斷。父親在世的時候守夜上香的事都是父親在做,現(xiàn)在是哥和侄子輪班做。上香是過年期間最辛苦的守歲,別人可以偷懶睡覺,唯獨上香的人不能。對此,母親解釋說:“這不是我要難為你們,祖祖輩輩就這么傳下來的,再說,一年也就這么兩天,堅持給祖宗上上香,不過分吧?!?
2019年的大年初一,瑞雪如期而至,母親欣慰地說:“瑞雪兆豐年,好兆頭啊?!?
正說著時,專屬于母親的拜年電話響了。大年初一,母親最忙,早已不流行的電話拜年依然是她接受拜年的主要方式。母親是我們家族健在者中最年長的,一天下來,她要接幾十個電話,這對于84歲的老人的確是有些辛苦。有時候我們勸她,都這么大年紀(jì)了,客氣客氣就掛電話吧。母親說:“那能行嗎?人家打電話來是瞧得起你,你三言兩語就打發(fā)了,以后誰還搭理你?”
除了接拜年電話,大年初一母親還要接待一波又一波來家里拜年的直系親屬。跟母親平輩的都是她的小叔或弟弟妹妹等,晚輩則更多。直系親屬們先是到宗譜前給祖宗磕頭,然后會說:再孝敬孝敬活祖宗,母親就是他們所說的“活祖宗”。盡管父親已經(jīng)去世多年,但是一眾小叔子對待母親依然敬重如初。圖為大年初一上午二叔一家來拜年的情形。
母親在,過年的熱鬧就在、濃郁的年味兒就在。所以,現(xiàn)在普遍認(rèn)為的過年越來越?jīng)]意思,在我們家?guī)缀跏遣淮嬖诘?,因為母親一直在用家族的傳統(tǒng)方式,帶給兒孫濃郁的年味兒。母親常說一句話:“過年就要有過年的樣子,否則還過這個年干什么?!钡赣H也說過另一句話:“我這個年紀(jì),蠟頭兒不高了,將來我不在了,你們還能這么過年嗎”?這句話,我拒絕回答,因為我的愿望是:將有母親的年一直拍下去,從第一個六年拍到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個六年……
(編輯:愛娣)